主题太有野心,内容不够出彩
本书收集到到一众大咖的推荐言,但是内容真的不太敢恭维,有点虚头巴脑的。好社会的八个特征,不如《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里的“好制度”全面。因此,这本书我选择性地看了几章比较感兴趣的:
~ 有意设计下的小型社会
写到很多次人们试图创立自己独特社会的尝试,比如乌托邦、布鲁克农场、震颤派社群、基布兹社群等。虽然至今基本都破灭了,但这种尝试是非常宝贵的。这些小型社会走向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一因为规模小,对风险和灾难的承受能力弱,比如布鲁克农场,是因为一场大火后,逐渐衰落;另一个原因则是和周围社会的区分度不高,社群成员慢慢又会融入到一般的社会中去,导致社群衰微。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震颤派教徒,也就是基督复临信徒联合会(United Society of Believers in Christ's Second Appearing),他们的教义要求竭力模仿早期教会,包括独身、财产共享、和平主义和忏悔。其中“独身”这一条导致社群发展不可持续,必须从外界吸纳新鲜血液。
基布兹运动,在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自传《大梦无疆》里有更生动的记录。那是他成长和开始青年工作的地方。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基布兹带有农业垦荒、以色列复国信念的时代色彩。佩雷斯在自传中评价基布兹:
在那段时间,出于必要,基布兹变成了我们最中心的机构制度,这并不是因为基布兹的收成脆弱或代表了崇高的思想,而是因为基布兹承担了最基本的职能:管理定居点和移民问题以及组织我们的防卫。尽管每个基布兹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它们都围绕着共同的中心愿景组织起来。在追求犹太复国主义梦想的过程中,拓荒者们也曾试图重新设想过一种新型的社会,一个建立在平等合作、正义公平以及集体共有和群居生活之上的社会。
~ 文化与生态环境下的婚姻制度
人类社会存在过很多不同形式的婚姻制度,比如:
著名人类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E. E. Evans-Pritchard)描述了苏丹努尔人的一项婚姻制度:如果一个妇女没有生育能力,她可以与另一名女性结婚并养育子女(这需要通过一个男性来让其中可以生育的妇女受精),并承担起婚姻关系中的男性角色,包括被孩子称为“父亲”,继承和向下一代传递财产。
即使一夫一妻制度在不同时期也有反复。那为什么一夫一妻制如今会如此普遍呢?当然基督教是一个重大的影响因子。此外,作者模拟了一个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得到的结果是,40%的男性无法拥有自己的配偶,65%的女性必须与其他女性分享自己的丈夫以及整个家庭。
特别有趣的是,后文重点讨论了,单身男性为抢夺女性,会进行谋杀、强奸、绑架、性奴等破坏社会规则的行为。我觉得有点错愕,在中国一直认为一夫一妻是推行女权、男女平等的结果,但是从早期社会的角度,一夫一妻是为了降低男性犯罪、尽可能保证人人有其妻?还真是一个蛮新颖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