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从来不简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会看人吗?
当你需要找一个陌生人帮助,或者一个陌生人来找你帮助,你会怎么判断他?
看面相?
说话的语气态度?
穿着品味和气质?
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所谓识人看人的书也很多,但基本上没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即便是所谓的”微表情“和测谎仪,往往也不太准,更何况,人本身都是在动态变化的,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之下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他可能是个好爸爸,但同时也是一个骗子;他可能对着下属不可一世颐指气使,但在家里却唯唯诺诺窝囊无比……所以,索性不研究怎么”看对人“了,看看我们普遍会怎么”看错人“也和很有意思,毕竟从一开始,人与人彼此都是陌生人,往往也都符合一些通用的效应,这就是格拉德威尔的这本《陌生人效应》所呈现的内容。
作为一本畅销书,这本《陌生人效应》里用大量充满意外故事诠释了陌生人常见的各种效应,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常常有很多习惯,比如习惯于相信一个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是单纯的个人动机;比如觉得能很轻易的认识别人,但别人很难认识自己;比如习惯于对别人说的话不假思索的信任……这些效应放到实际的场景里特别容易被感知。
书中一开始讲了一个众说周知的历史事件:
二战开战前,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两次和德国纳粹元首希特勒有过数次座谈,他们两人交谈、争论、用餐、散步,这样的经历让张伯伦相信希特勒只是想要苏台德地区,根本没打算带领全民一同投入战争。毫无疑问,希特勒成功欺骗了张伯伦乃至欺骗了当时欧洲盟军的所有高层,这才导致了二战开始初期纳粹德国闪电战的得逞。回顾历史现场,面对希特勒这个陌生人,张伯伦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默认希特勒说的都是真话,认为希特勒这位国家元首会遵守相应的承诺和约定;没有考虑过一个人乃至一个组织都愿意投入到战争这样疯狂的状态之中……
类似的,你有没有遇上过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谈判对手,可以立约之后随便推翻约定;可以不顾协议的约束肆意调整条款;可以无视原有的约定大肆修改方向……这些当然都是有效的策略,关键就在于一开始利用了一些普遍默认的习惯——比如说的话一定是真话;定的规则一定会被执行,即便彼此是陌生人,完全没有相互之间的约束机制和文化共识也会遵守。然而也正是这样,很多人也就在这样的差异之中赚取了丰厚的收益,并成功的隐藏了自己。
书中最有趣的案例莫过于那位潜伏在美国国防情报局里的高级官员,一直在给古巴提供情报,她的间谍工作特别简单,会在每天晚上回家时把当天的收藏写下来汇报给古巴。她用的短波电台,就放在一个鞋盒里,密码本在她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想要查她,搜搜身,就行了,但几年来偏偏没人搜过;几年来的例行盘问也没发现她的问题,尽管后续复盘发现了太多的漏洞……但即便如此,由于她在情报局和同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并不出众的工作表现,使得没有谁会怀疑到她头上。这让我想到了前一段特别火的《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因为成绩优秀而又瘦小沉默,始终难以让人怀疑他会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一样。这种惯性的默认就是典型的陌生人效应。
那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陌生人都会默认遵守规则呢?
这又要回到人类的原始习惯上了。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而且还涉及大量的分工协作,这时候,遵循相应的共识规则与默契其实给彼此带来的好处是最大的:大家都排队,就有秩序不会乱;大家都有借有还,那就一定会再借不难。这种基于亲疏建立起来的”熟人“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很容易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之后有了文化、有了传统、有了习俗、有了道德,就有了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共同协作……相对而言,由于商业发达得更早,所以西方更早的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人们要开始学会更多的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更早的开始产生契约、抵押、保证等等的关系,有了各种各样的交易行为;而我们传统的乡土中国也就是在近百年来才被打散,迅速构建起了更多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体系,所以大量涉及公共领域的纠纷、矛盾以及对公共规则的无视就是这种社会转型的后遗症。当然,相比老一辈,新一代人对于陌生人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也开始有了越来越积极的变化,比如开始建立新的陌生人圈子体系——跑友、书友、同学、队友……更加丰富的身份让社会更加多元,但还是要提醒的是:这些陌生人构建起的关系网络,真的可靠吗?
答案肯定不是,陌生人比你想象的要复杂,这是必须要认清的现实。
哪怕是一起上学几年的同学、哪怕是一起翻山越岭走过很多路干过很多事,毕竟大家都来自于陌生,也大抵会遵循相应的陌生人效应,诸如彼此相信所讲的是真话、诸如认为别人很好理解而自己很难被理解、诸如相信有借有还有奉献有收获的原则等等。在具体的协作和彼此试探之中,人们找到了相应合作的边界,形成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动员——与其说将更多的陌生人变成“熟人”,更好的方式是调动陌生人彼此间的协作,大家各自贡献,享受共同的发展。这样的事,国家政府在做、企业机构在做、社会组织在做,至于延伸出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等各种科学也不计其数——这些当然已经远远超出了这本《陌生人效应》探讨的范畴,但要说关系,这本书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故事提醒我们: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打交道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陌生人,是陌生人就会涉及一些普遍规律,也就必然会产生诸如只关注表象、以己度人、用一般规则来应对普遍情况的陌生人效应。这是将陌生人简单化的方式,但陌生人从来都没那么简单。
一如格拉德威尔一直以来的作品风格,这本《陌生人效应》也和他之前的《引爆点》、《异类》等畅销书一样,展示了很多现象,推敲了背后的原因,从一个个小缺口打开了新视角,从群体的广度来看见个体不经意间的表现和影响。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提醒,提醒我们去重新思考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那些自然而然的习惯,然后去探索其中的渊源。
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