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重要性
手头这本最新的中世纪史,随手翻看,即感头绪纷乱,术语繁杂,涉及的各种知识在时空上大都遥远渺茫,仅浏览书后所附索引和术语表,就可以想见译者为此书所耗费的大量精力。在现有学术世道和出版状况下,这种精神令我钦佩。前一阵读德国艺术史家Hans Belting的圣像史Likeness and Presence选章,感到吃力,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中世纪历史的无知。所以首先感谢译者,其次说明,这篇短文并非书评,只是想表决心:这一块在我们构造西方知识链的过程中确实是挺重要的,我要好好读一下。 一般印象西方现代文明始于文艺复兴的人性张扬,但丁开始,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之类一大串开天辟地的人物——以前读西方法学史记得还有个注释法学派——这场运动所标榜的是复兴昔日希腊古典文明的辉煌。所以西方文明的历史,在常识中就分为两端,一为雅斯贝尔斯所谓轴心时代的古代,一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两者之间的中世纪就是宗教神权压迫之下黑暗愚昧的象征,我最近的印象就是福柯笔下瘟疫横行的可怕场面以及残酷专制的政府统治。不过事实往往总是离常识很远。 近来娱乐界魔法传说之类的中世纪题材大行其道,如哈利波特,指环王,达芬奇密码等。大家终日身处科技文明构建之生活世界,却对这些话题仍津津乐道,乐此不疲。一方面固然是商业文艺造就的日常传奇,另一方面,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实“传统”的因子仍在欧美人当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即便这个“传统”是被“现代”如何如何包装改良过;这就好比现在卖的牛肉汤,就算和清水加味精色素没太大差别,但也总有一层薄薄的油花浮在上面,使人不至于失去对牛肉的想象与认同(按某种貌似深刻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符号消费)。 而且,只要我们抱有一丝探知历史的好奇,欧洲中世纪对国人来说就不再属于“时间”开始之前可有可无的陈迹,也不单单只是骑士古堡魔法巫术之类的谈资,(即便是谈资,我的储备也不多,大概也就查士丁尼法典,阿奎那,十字军、罗宾汉、初夜权、奥卡姆的剃刀,阿伯拉尔与爱洛伊斯的凄美故事等,而且具体也搞不太清楚)而是另一种文明的延续和伸展过程,绝不可小觑。想象一下公元500—1500这1000年,中国是南北朝到明代,当中有整个的 唐宋文化,哪怕按“常理”类推,西方这1000年也不至于仅仅是无尽的黑暗和无聊的琐碎。 根据作者的导言,这本书首先填充了古代和现代两端的真空,让读者了解到,事实上所谓现代文明的某些进步大都是中世纪进展的延续,比如“大学”,这是在后现代时空下摒除某些现代史观的窠臼,打通关节的基础一步;而另一点可能更为重要,即破除了历史演进的视角之后再重访中世纪,我们在叙事和材料背后得到的可能是另一种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认同取向,在媒体化、都市化、全球化的今天打开这个思路,或许能为人们提供某种思考回味的空间和寻求另类生存价值的可能。 2008年1月7日 念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