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对于写作的初心

张炜其实是我在去年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比较让我惊喜的作家,觉得他的书写风格和主题和大多数作家都还蛮不一样的,他的书里有很多对于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于人的生命本源的探求,以一种激情又浪漫的文字风格,仿佛瞬间能把人带到一种简朴 原始但贴近大地 不断思考的这样一种状态。
所以我今年也有看了他的几本书,而最喜欢的一本就是他的这个《远山远河》。
这本书没有复杂的结构、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愉悦的一本小书。但它最抓住我感染我的,是书中那个小男孩从年少到年老对于文字燃烧的炽热与忘我的执迷。
书一开始,他还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跟着妈妈远走他方,一个陌生又粗暴的男人成了他的继父。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亲是谁,继父对他也没有好脸色,他和妈妈生活在继父的淫威之下,可以感到他非常的孤独,又有些许的困惑,而没有人能给他答案,这个时候,写作或许就是他唯一的救赎。他在笔与纸的摩擦中感受着自己和这个世界。所以他几乎日夜不停的都在写写画画。
母亲和继父都很不能理解他这种行为,就把他看作一种病一种疯。小男孩自己可曾怀疑过自己这是不是一种病,但他就是停不下来,在孤独与异样的眼光里,他还在疯狂的写。直到他遇到另一个同样喜欢写作的小女孩:小雪,仿佛一下找到了知己以及和自己相像的人,他们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但他和小雪写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小雪是一个家庭幸福被保护的很好的单纯的女孩,她写的都是眼前的现实生活。而小男孩则写的全都是梦和幻想。
他的童年随着母亲的死亡而结束,他开始了自己的流浪,在这一路流浪的途中,他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乡村山沟里的底层写作者,他们以各自奇特的方式来写作,有人语法不通,有人用自己自创的文字,有人写的整整齐齐,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对于文字的酷爱与执着。有语法还不通的歪歪,有话痨式的疙娃,有年过古稀的老人,喜欢批书的卖书人,人生导师式的韩哥,他们不为金钱,也不为名利,就是为写而写,是内心的那种激情在推动着他们,他们不得不写。表达的欲望和对于书写的热爱已经超过现存的一切。
后来小男孩当然成为了一个作家,有过事业,有过爱情,唯一不变的陪伴他终生的还是写作本身。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书里不断重复出现的对于纸的渴望与珍惜。那个时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纸是难得的宝贝,书中写道非常多的对于纸的日思夜念以及得到时的雀跃心情,纸张带给小男孩的快乐与幻想。这个其实还蛮让我触动的,因为与那个时代正好相反,如今是一个物质相当丰足的年代,纸和笔都是极容易得到的东西,但是在触手可及之时,却没有几个人再有书中主人公那种对于写作的狂热,对于手中纸张的珍惜。因为长时间处在这样一种状态里,是会习以为常,然后想要拥有更多更好的,却往往忽略了已经拥有的,没有让自己用足够的热情使自己已经拥有的发挥它最大的光彩。这还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还有就是,充斥整本书的热情和狂热,我觉得它其实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热情就会消退,好像年龄大了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普通人肯定很难像书中的男孩那样用一生的热情追逐唯一的宿命。但我觉得也不能就顺其自然的让热情逐渐溜掉,我们还是要做一些事情来调动它,刺激它,激活它,这样子才能更多的感受到生命的热度。
总之呢,张炜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对于写作的初心,写作对于他的意义,甚至就是他的存在本身。整本书的感情都非常的激荡和饱满,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那种难以言说的热爱与痴狂,这种文字风格虽然略显肉麻但是和它所要表达的主题还是很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