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关于生活的真实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刚开始不想看《人间生死书》,一看目录,真实、爱、关系、失去...初步印象又是一本疗愈鸡汤,无外乎又是一些正确我又做不到的废话,它在介绍里唯一打动我的是本书内容出自大卫和伊丽莎白对垂死之人的采访。垂死之人是没必要说谎的,事实证明,《人间生死书》和市面上泛滥的“励志”标签确实不太一样,不是说它不励志,它的励志实事求是,从真实自我出发,不渲染情绪,也没有无端夸大。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情绪可以基本分为两种,爱和恐惧。所有积极正向的情绪我们可以放到爱的集合里,比如快乐,给予,耐心..而负面一点的情绪归根于底都是恐惧的变种,愤怒,绝望,仇恨等等都可以放入这个集合。你可能不知道你对一个人特有的耐心其实是一种爱,也不知道你突然的愤怒其实来源你底层的恐惧,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正常的,如果我们要想自己过的舒心,就要认可这两种情绪都在你的身上存在,没有什么生物是绝对完美的。
01浪漫幻想透露你的不完整
前不久杭州杀妻案火了,网上开始流传一个段子:不结婚,你可以在奶茶店里,火锅店里,结婚之后,你可能在冰箱里,在化粪池里,下水道里,河里,海里..
大众总能在一些负面新闻中产生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对浪漫爱情的幻想渐渐瓦解,这也正好让我们思考:原来很多人都找不到生命中最特别的人,而你以为最特别的人也可能是毁了你的人。
所以不要在一个人身上所求甚多:疗伤,幸福,爱情,安定,友谊,满足和陪伴。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帮助我们摆脱沮丧,为我们带来非同一般的快乐。但只要你抱有“要是我结婚了,一切都会变好的”这样的想法,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你一定是缺失的,你一定不幸福,所以渴求一个人带给你幸福。
当然现在也能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婚主义者,比如《三十而立》里面的梁正贤,他虽说自己是不婚主义,但他显然侮辱了不婚主义这个词。不婚主义不是打着不结婚的旗号当海王到处聊骚,也不是恐惧被杀被虐待任凭自己画地为牢,不婚主义是对自己的深刻认知,在不伤人伤己的情况下追求个人的幸福,和结婚一样是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别人没有办法告诉你哪一种是更好的,只有你自己知道。
人生的完整与否,并不是固执地认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仰仗生命中最特别之人,幸福的婚姻就是亲密而不依赖,人生的圆满皆来自人的内心。
02真实表达不需要丑陋的遮羞布
我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我很乐观的朋友发了一个网抑云文案,大概内容是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开朗乐观的人,就算我悲伤的要上吊了,大家还以为我在荡秋千。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幻想了这个上吊和荡秋千的场景,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该笑,明明挺悲桑的一个事情,可仔细想想却又很搞笑,或许人的真情流露总是带有一点可笑的成分在里面,不然为什么人总是在表达真情之后又觉得有一丝羞愧呢?
我在大三去横店的时候,柳茜在学校里送我哭的撕心裂肺,梦梦说她不必哭成这样,大四毕业的时候我们又经历一场离别,那时她跟我说,想到自己之前送我去横店哭的都站不起来了,现在想来真是有点傻。
当时我听了这话我觉得有些惊奇也有一点难过,因为在别人或她事后想来有点傻的举止,在我的内心里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对我这个当事人而言,我从来不觉得她哭的让人搞笑,相反因为她的流露,我感受到了她对我深刻的友情。
但当时我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或许是我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但是今天我发现我可以积极地做出回应:那天在你回去之后我还在车上啜泣不止,眼泪沾湿了无数个闪烁的红灯,为什么我们要为我们的眼泪感到羞愧呢?虽然感情的深重并非以眼泪来衡量,但这些都是真实的。
发现真实的自我,看见真实的他人,除了伊丽莎白说的全面认识自己,宽恕自己,不故作英雄地承担压在我们身上的自以为是的义务角色之外,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坦诚面对自我,这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阻碍了我们去表现真正的自我。
03三观不合和你有关、与爱无关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着生活的答案,渴望生命给予我们启迪。我们同恐惧同罪恶不停抗争,不断寻求真理、真爱和力量;同时,我们也试图去理解恐惧、失败和岁月,挣扎着追问自我,期望获得真正的幸福。有时候,我们会从爱人的脸上,从宗教中,从上帝那,或者从某些奇怪的藏匿之所,寻找这些东西;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从金钱、地位、“完美”的工作或其他什么地方获取这些慰藉。其实,在死亡降临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苦苦追寻让人心碎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
或许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抗争无意义的过程,那我们为什么要觉得我们的追求更有意义呢?为什么觉得对方应该按照和我们一样的人生轨迹走下去呢?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反思自己而总是指责别人做的不够好呢?那么,现在假想一下,在他临死的时候,我们还会要求对方:请你不要再穿那件我讨厌的粉色衬衫吗?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爱他,原来跟他穿什么没有一点关系。
穿什么没有关系,那吃什么会有关系吗?如果没有,那他喜欢玩什么会有关系吗?那他喜欢玩的跟你不一样又有关系吗?那他爱打游戏呢?
你喜欢看电影,他喜欢打游戏,你喜欢早起,他喜欢睡懒觉,其实这些都不叫三观不合,这叫做再正常不过了。那什么才能被称作三观不合?就是你喜欢看电影,你觉得他打游戏很low,你喜欢早起,就觉得他睡懒觉神经病。这些通过比较得来的你觉得“你最正确”的意志才导致你们三观不合。
所以三观不合和你有关,和爱无关。
生活从来不是严肃的,不需要我们把神经崩的这么紧,大可做一些现在主流所认为的“浪费生命浪费时间”的事,当然我没有鼓励你去做,你如果不喜欢娱乐,为什么要去听我的话去改变呢?你不需要试着在你保守的生活里穿一条搞笑的内裤,系一条色彩斑斓的领带去看非常搞怪的电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最珍贵的,你要先认同你自己。
对我而言,这本书就像在讲一条真实链。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表达,真实的关系。
看透了真实,或许也就看透了人间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