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死在透明的彼得堡」

#彼得堡# 读完,我非常爱。 首先说阅读体验。这本书的战线拉得还蛮长的,一开始比较多事实描写,除了别雷可以说刻意地很多人都写全名使得每个人的名字都很长,可读性还是很高的,也将背景交代得挺清楚的。但说实话,这部分并没有很抓我。直到到了那个关键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别雷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每个人的心理,用象征来描写意念。一开始是有些不适应,但渐渐地,当你沉浸进去,你会发现这些描写是多动人多贴切。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内心爆炸的那一天,你跟着那些看起不着边际的描写,也经历了崩溃。他不是疯子,他只是个爱哲学的敏感的普通人,他的崩溃是有道理可以理解的。于是当我接受了一种描写,我发现,我与书中人物有前所未有的相通。他们的行为或许奇怪癫狂有些无理取闹,但了解了他们的内心想法,你不得不承认这些行为的合理性。 于是,接着谈谈我读完后一些思考。 记得很久之前看「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看得激情澎湃,身边的同学问我,如果是我,会参与进去吗?我很坚定地说,会。同学问我,那你考虑过家人考虑过别的吗?我说,理想胜过一切。 我现在仍不否认理想的重要,以及为了理想献身的崇高。即便那种冲动已经渐渐离开我了,我开始想要远离一切狂热的,但我说到底还是个理想主义者。 我开始思考的是狂热这件事。当理想变得模糊不清,当涉及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生命,当切实的道德思考浮现时,什么是革命? 什么革命会需要人弑父? 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是个兢兢业业的二级文官,是个强势失败却弱小的父亲,但他不是定下农奴制的君主,也不是作恶多端的剥削分子 。即便他是一个高官,但杀了他,还会有另一个二级文官、帝国第二有名的官员。而杀死他这件事,毫无正义可言,如果只为了彰显红色,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革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向普通人开炮。他有权势官职,他也只是个普通的父亲,将任务交给他的儿子,只是将这个丑陋的行径变得更丑陋而已。如果这个时代这个制度错了,革命有它的必要性,去修改律法去改变国家,而不是去杀死每一个地主每一个官员。因为身份问题获罪,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没有道理。他们因为身份享受了特权实施了压迫,就让新的律法新的制度去制裁他们。 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现在无罪,炸弹也不应经他儿子的手,放在他安眠的枕边。 其实多读一些,发现别雷、帕斯捷尔纳克等人,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过立场,我想这也是我的立场。不管是红的白的,加农炮对准的都不应该是普通民众,包括农民、猎人,也包括地主、官员。 最后,说说我这个名字的寓意。我不会喜欢吃「丘吉尔做的饺子」,不是因为丘吉尔的立场与我不同,而只是因为他做的饺子不好吃。(改自「笑之大学」) 我又回到我的城市。它曾是我的泪, 我的脉搏,我童年时肿胀的腮腺炎。 我们将死在透明的彼得堡, 那里,珀耳塞福涅统治着我们。 我们随着呼吸吞下死一般的空气, 每个钟点都是死亡的周期。 彼得堡!我还不想死! 你有我的电话号码。 彼得堡!我还有那些地址: 可以查寻死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