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如水,普鲁斯特则是水上架桥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似水年华,多么美丽的译名。
相传一位译者曾经声称如果出版社不再使用这个译名,就不再参加这个翻译工作。
水,无色无味,却在天地之间辗转运动。当我们在干渴后品尝到第一滴甘霖时,当万物肃杀第一片雪花起舞坠落时,我们似乎不能想象得到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坎坷旅程。但是它确确实实经历了,就像时间确确实实流逝了。
如果说年华如水,普鲁斯特则是水上的架桥人。他用文字在水上建筑了一架架桥梁,等待着我们去欣赏。我们深深地为普鲁斯特细腻、致密、浓郁、繁复的文字惊艳。我们远远望着,去欣赏众多桥梁的空间纵深和几何建构。那些桥梁有着优雅的弧度和美丽的外观,它们跨越着晶莹的如水一样的时间和空间,纵横交错却又秩序井然。
然后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迈步走到桥上,唯恐破坏了桥梁结构的纤细与精巧。我们关注桥的细节,关注着建筑桥的材料的质感,关注着桥上的雕刻。在阅读的这一时刻,普鲁斯特用华丽的形容词、精巧的比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将这一刻定格了,于是我们感受品味着普鲁斯特的放慢的时间,或者是瞬间;但是在阅读的过程外,时间却以更加湍急的速度流逝。我们阅读的行为这一本身所耗费的时间竟然超过了阅读的内容所描述的时间,这好像一张比例尺大于一的地图占有的面积会超过它本身描摹事物的面积。时间本来是匀速流动的,却因为我们我们记忆勾勒的深谷而时而蜿蜒缓行、时而澎湃奔流。如果遇到了普鲁斯特拿手的长句,我一般都要细细品味两遍:第一遍是为了掌握句子描述的大略内容,让自己自信地掌握阅读的方向,不至于迷失于形式;第二遍则是关注普鲁斯特的遣词造句或艺术见解,如同细细品味玛德莱娜蛋糕一样,美学震撼与情感投射一同迸发,任由自己彻底惊诧和迷失于其中。
更重要的是,在普鲁斯特搭建的桥梁上,我们向桥下晶莹剔透的水望去,却在时间的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普鲁斯特的文字成了凡特伊奏鸣曲的那个小乐句,我们每每凝神谛听,往事的回忆便会在心中苏醒,想起了那些琐碎生活的若干珍贵片段。回忆的闸门一经打开便如同洪水倾泻,裹挟着让人印象深刻的感觉和瞬间飘然而去,如果来不及伸手抓住就会倏忽而逝,再也寻不见它的踪影。对于斯万来说,他想到的是蜷曲雪白的菊花花瓣贴近自己嘴唇的温柔触感,是理发师烫发时散发的气味,是奥黛特回信上颤抖的笔迹。而对于我来说,想到的则是夹竹桃油绿叶片上蜡质层的滑腻触感,是烤蛋糕中坚果混合香草的芳香,是她多次灼热的质询。我知道每个人想到的片段都全然不同,正如我们在水里的倒影也大相径庭。但是就像许多书友所言,普鲁斯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读者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人们以细致的心态去观察和欣赏周边的事物。我们开始以普鲁斯特桥的起终点延伸建造属于自己的桥梁,跨越的也是属于自己的逝水年华。原来那一刻的时光已被山楂花的发出的一阵阵巴旦木甘苦兼备的味道充盈,原来人生也被一串串回忆充盈。就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情书》中的男主为什么要将一个自己所爱的人最美丽的时刻定格,连同自己美好而脆弱的情愫紧紧地藏在书里。
藏在《追忆似水年华》中。
这篇书评妄图模仿普鲁斯特的行文风格,却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及。但如果可以,请至少读读《斯万之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