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你好呀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 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李长之先生所撰写的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这是一本对李白倾注了大量的热爱与心血的著述
Part.1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李白的政治生涯。
在我们印象里,李白似乎随性又洒脱,绝不会太关心政治。但其实并不然,他最看不起文人骚客,所以他不赞成屈原:“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我不是屈原那样的《怀沙》客,但是很喜欢沅湘民歌《采菱曲》),不赞成陶渊明:“龌蹉东篱下,泉明不足群”(泉明即渊明,为避讳李渊的渊而使用泉明)。
而他本人所自负的也是能够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也就是“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他对于功名富贵的渴求也从不掩饰。得意之时,他说:“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失意之时,他说:“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位诗人无论用世的心多么急切,他是不愿意受拘束的,他是不愿意在人之下的。做帝王既不可能,便希望做一种和帝王平等的人物,这种人当然只有说客、策士之流,所以他曾以战国时期外交家张仪自称:“笑吐张仪语。”同时,我们要注意李白在政治舞台中是没有背景的,所以他很羡慕平地一声雷的人物,比如韩信,如此,他又有诗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胡为,寒苦坐相仍。”
不过以李白那样自负之大、自居之高,绝不愿意去作揖磕头,他所希望的自然是有人来请。他希望做得安安稳稳的,忽然出山,忽然立功。如此一来,东晋谢安变成为了李白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谢安有好几种生活方式都为李白所倾羡,首先是高卧,即所谓“谢安高卧东山,苍生属望”;其次是像谢安那样“放情丘壑,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所以,李白也有“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之语。他所取于谢安的,大概尤其是其从容轻易的态度,即所谓“踅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因为李白绝不耐烦那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状。在没出山之前,便高卧;既出山之后,便不改旧态,这是李白所向往的。
而为李白最念念不忘的人物便是战国末期的鲁仲连,因为鲁仲连既是说客,又是策士;既是平地一声雷,由平凡而参与政治的,然而并没有杀身之祸,其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就连鲁仲连最后的归宿,也颇像求仙的光景,触摸隐显,不可捉摸,所以便更成为了李白的崇拜对象。
鲁仲连的一生,有两件大事,一是替赵平原君说服了魏的新将领新垣衍,打消了尊秦为帝的举动,这时平原君要赏鲁仲连,鲁仲连却拒绝了;二是过了二十多年,燕军守着聊城,田单怎么也攻不下,鲁仲连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入城中,这信竟然感动了燕军,这聊城便攻下了,田单又要给鲁仲连官做,鲁仲连连忙逃开,逃到海上。鲁仲连有节、有口才又不为金钱所动,他既为李白最理想的人物,所以李白的从政史,简直就可以说是他之学鲁仲连史。
他头一次露头角在二十岁,至二十五六岁时流浪于襄汉、洞庭、金陵、扬州、汝海之间,开始过起了一种食客的生活,倒真的有点像鲁仲连了,不过却没有什么建树,而且时时遭人们的毁谤。
到了四十二岁,他才得以入京,他的才华之前并未施展过,他想入世的心颇深,所以他的苦恼也同样递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好像很狂,却也很真,很苦。
他到了长安,很受当时皇帝玄宗的优待,见他的时候,是亲自下了辇,步行迎他,并且请他吃饭,亲自为他调羹,当时问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至此!”从此以后,便当翰林供奉了。
一次,正值牡丹盛景,皇帝和杨贵妃便乘着夜色来到园里赏花,招呼了十六个歌唱得很好的孩子,由大音乐家李龟年领导着,正要歌唱,皇帝忽然觉得这情景太好了,伴着如此娇艳的花和美人,旧歌又怎能表达出自己这种情绪呢?于是,就请李白当场作出几首新歌出来。李白还是尚未醒酒的状态,不过立刻答应了,也立刻交卷了,这便是著名的《清平调》的名作: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新燕倚新妆。”
从此以后,唐明皇更高看李白了,对他格外优待,李白还让宦官高力士为其脱过靴子。高力士当时虽然服从地做了,但却怀恨在心,于是当杨贵妃又唱《清平调》的时候,便编排了李白的坏话,说其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是对杨贵妃的不敬。所以此后,唐明皇好几次要重用李白都被杨贵妃破坏了。这件事虽不敢说是李白唯一的政治上失败的原因,但至少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人说陶潜篇篇有酒,其实李白才更当得起这句话。从他的“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酒倾愁不来”“酒酣心自开”来看,我们可以想象他在长安过的并不顺遂。他虽然用世之心很切,然而终于这样的生活也背于他的生活。倘若一个人对社会国家不关切,纯粹不想用世,他不够是一个诗人;但倘若一个人果然用世了,却能够和愚妄的社会合作得来,他也不够是一个诗人。李白的热情使他不甘于寂寞,李白的纯真却又使他不能妥协。
李白在长安不过三年,便只好出走了,又开始了流浪生活,这时他的诗中却还是跃跃欲试地再想从政:“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预济苍生应未晚”、“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白发心不改。”他还是一时一刻没忘了要回到长安去,只是遭小人之嫉,又难于和小人们周旋而已。他就这样花了十年的光阴消耗在流浪里,带着无限的惆怅和无处施展的才华,奔向了五十四岁。
这一年,出现了天宝之乱,当安禄山带着胡汉杂军从北方进到洛阳一带,又西进,眼看要入长安之时,玄宗便逃入蜀中。这时国家危急万分,入蜀当然是下策,因为如此更是失却了镇定国家的力量。李白此时做了《蜀道难》,中间屡屡点明:“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他是真正着急得没有办法了,李白对于皇帝的情感已经超乎君臣,而近于友情,因为虽然为小人为离间,但是他们也曾一起游玩,曾赏过同样的美景,也是曾认真地被对方赏识过。
五十六岁,李白奔亡到了庐山。这时玄宗的第十六子即永王璘看见江南富庶,又加上部下的怂恿,便想独立起来。李白作为名人,便被他们劫持被迫入了永王的水军之中。不过这次从政失败的很快,因为次年永王就独立失败了,李白也因此被捕入狱。
幸而宣慰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恩为他推复清雪,把他放了,宋若恩还为其写了荐表推荐李白入朝堂。但是这一篇荐表并没有反响,朝廷反而因为李白参加永王军的事情无法释怀,五十八岁的李白又一次遭到了流放,即“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这时李白所撰的《流夜郎赠辛判官》很能表达他这时的心境,也是对他的一生很好的一个总结:“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岂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流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胡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时金鸡放赦回。”
已经五十九岁的李白被赦之后,便又回到了江夏一带,才华无处施展,一切抱负眼看就要化为泡影,这时李白那强大的生命力却依然催动着他,支配着他,他的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生命力依然十分强烈: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的政治生涯到了这里已经接近了尾声,李白六十二岁时,代宗即位搜寻贤人,便拜他为左拾遗,可是命令刚下不久,李白就去世了。
在人间热烈地追求来一生的李白终于寂寞地离开了,他最终也没有等到挽弓重发的那天,“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这些曾经热烈追求过的,结果却换来了无尽的惆怅与渺茫,李白这位诗人之成为诗人固然确定了,事业却终于陷落在模糊的幻灭中了。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每周陪你看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