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短程疗法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先看了美国心智研究所(MentalResearch Institute, MRI)几位大佬合著的《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紧接着又读了《改变》作者之一、MRI创始人Richard Fisch写的《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发现两书中所倡导的MRI短程心理疗法虽看起来“离经叛道”,但却常常收获出乎意料的实效,让我不禁感叹如果早日将此疗法纳入自己的工具箱,那么曾经接手的某些案例也许就能走出僵局,让来访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有价值的帮助。所以读完这两本书后我决定梳理一下该疗法的主要原则与实操建议,一来是为了更好地将此疗法融会贯通进我自己的日常咨询工作中,二来也是为对此感兴趣的同行们提供一份精简的疗法笔记。
一、主要原则
以“诉求”为基准
MRI短程治疗脱离了“正常的”和“病理的”两种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只关注来访者本人的“诉求”。也就是说,就算来访者的某些行为或者观点在常人眼中看来是“不正常的”或“需要治的”,但只要来访者本人并不希望对此作出改变,那么治疗师就不会去干预。MRI对于“诉求”的定义是某人强烈不想要的行为。通常,咨询师会以询问“是什么难题把你带到这里的?”来开始首次会谈,咨询师用这个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探讨来试图获得来访者对其诉求的清晰描绘。
尝试未果的方法
MRI短程治疗的一个原则性理念是:来访者试图解决诉求的努力反而造成了问题的持续存在,MRI将这种努力称为“尝试未果的方法”。在获得来访者对其诉求的清晰描绘后,下一步就是详细了解来访者迄今为止为了解决问题都采取了哪些“尝试未果的方法”。注意,有些来访者看似采取了很多不同的解决方式,但它们其实都是同一种“尝试未果的方法”的变体。
替代行为方案
由于正是尝试解决问题的努力造成了问题的持续存在,那么这种努力一旦消失,问题也将随之消失。因此,MRI治疗的重点在于使来访者停止他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也就是说,不治疗问题本身,只治疗“尝试未果的方法”。治疗方式之一是向来访者提供替代性的行为方案。这也是整个治疗的难点,既如何说服来访者丢弃原有方式,转而采用咨询师提供的替代方案。
说服来访者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此之难,是因为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唯一符合逻辑、正确的做法,向其提出不同的建议就是在挑战其“现实”。因此,咨询师提出的任何替代行为方案都需要加以构建、包装,以一种定制化的方式将其符合来访者的现实框架,以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说服来访者。我认为这也是MRI短程疗法从根本上背离传统心理治疗之处。传统心理治疗中,咨询师应尽量真诚,至少避免撒谎,引导并等待来访者产生顿悟,然后尊重来访者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在MRI疗法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几乎是必备技能,只要能推动来访者以咨询师想要的方式去采取行动就好。
二、实操建议
由于MRI短程疗法的关键点在于将替代行为方案构建成符合来访者自身现实框架的样子,所以咨询师尤其需要斟词酌句。比起“说什么”,重点更在于“怎么说”。以下是《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中部分关于遣词造句的实操建议。
“是否有可能…”
当你试图使来访者思考一种新的假设时,使用“是否有可能…”句式。因为来访者会同意大多数事情都是“有可能的”,然后你就可以以这种“有可能”的假设来继续推进对话。
“适得其反”
在描述来访者迄今为止使用的“尝试未果的方法”时,不要将它们说成是“行不通的”,而要说它们是“适得其反的”。前者表示来访者的努力只是单纯的不奏效,而后者则暗示他的努力南辕北辙、有害无益,这种说法将更能推动来访者放弃其原有方法。
对改善感到惊讶而非赞同
当来访者表示自己有所改善时,咨询师表达惊讶而非赞同,这么做是为了让来访者感到自己相对于咨询师占了上风,并且感到自己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避免表达赞同,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让来访者感到被居高临下地夸赞,另一方面也是尽量减轻来访者为取悦咨询师而刻意表现出改善的风险。
对快速改善感到紧张
咨询师力劝来访者“慢慢来,改善得慢一些”,如果改善太快则会引起咨询师表示担忧。这样说一方面为了暗示来访者可以控制情况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咨询师表达这样的态度时,若来访者确实没有改善,他也不会担心受到咨询师的鄙视或惩罚;若来访者有所改善,当然再好不过。
设定微小任务,然后阻止进一步的努力
给来访者布置替代行为方案的一个微小任务,同时,告诫来访者做完这个小任务后立刻躺平,切忌进一步努力。这样做是为了让来访者能够不带恐惧地迈出第一个小步。然后,如果他不继续努力,那么他就是遵守了与咨询师的约定;如果他继续向前迈步,那么他就是选择“不服从”咨询师,但他确实前进了。这是一个使来访者怎样都不会输的构建。
敦促退步
当来访者表达对倒退的不安时,咨询师非但不安慰说没关系的,反而还敦促他安排一次倒退:“当进展发生得如此迅速,踩踩刹车是一种有用的方式。如果你能允许自己退步到某一程度,我会更放心些。”乍看之下这些话似乎很消极,但它实际上将对倒退的警告和不安转变成为对倒退的预测和控制。这样一来,当来访者确实有所倒退时,他就是成功地遵从咨询师的建议;当来访者没有倒退,他的进步就会抵消咨询师的“失望”。这又是一个来访者输不了的构建。
三、失败情况
《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的结尾列举了一些使该疗法失败的原因。比如MRI短程疗法规定,同一位来访者最多只能进行10次会谈。而有些案例在治疗第一步“获得来访者对其诉求的清晰描绘”上就用完了10次会谈的限制。剩下的失败案例中,最多的情况就是无法说服来访者脱离“尝试未果的方法”,转而采纳咨询师给出的替代方案。由于《改变》和《困难案例》中只对成功案例进行了详细描绘,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疗法失败的比例有多高,但其主要思路和构建方法对于日常咨询工作会是很好的补充,非常值得各咨询师纳入自己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