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易懂的踏实研究论集

方平此书,我能体会到一个老编辑,老学者的认真和苦心,在研究欧美文学时与我国传统文学相勾连,集其大成而成此书,很值一读,颇有新见。即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不算过时。 该书涉及文学范围之广,令人惊叹。一书有一书之新见与伟大意义。《简爱》打破了传统女子在爱情上的矜持态度而勇于主动表达自己的爱意。传统来说,女子聪明漂亮,等待公子挑选求婚。但相貌平平的简却主动向罗切斯特表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伯莎当然可以深入分析,所谓是简的另一面。但她也可以是服务于小说情节的一个方便工具,每每在关键时候推动情节发展。“少女的热恋没法把作为情人的罗切斯特和作为庄园主的罗切斯特剥离开来,疯女人的一把火却做到了。”这是从作家的写作构思出发。 而关于《呼啸山庄》,作家把爱情看作一种鼓舞的动力,促使人们产生努力上进的要求,如哈里顿和卡茜。这和上一代热烈但封闭自足的爱情很不一样。这里蕴藏着一个庄严的文学主题。 另外还有勃朗宁《指环与书》中的多声部、多视角、多中心,多个人对同一个事件发表看法,遥接《罗生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再者,狄更斯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的早年和大卫科波菲尔相似。他是为数不多当时很火去世之后也很火的作家。 曼斯菲尔德的幻灭感充分体现在《园会》。《十日谈》的伟大不仅仅在揭示教会的虚伪,同时也在叙述技巧上,这充分体现在它的框架式结构,隐含作者讲述是一层,七女三男讲述是一层,所讲故事里的人物也有讲述,这就形成了套子套套子的结构。很牛逼的一点是方平总是能注意到这种特殊技法与作者写作目的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十个青年男女来在瘟疫中来到轮流当国王或女王讲故事,这是对当时的无序进行对抗,要重建秩序。这种复杂的叙事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作者的创作欲,又可以说是面对当时社会保守势力的口诛笔伐的“为了安全感的需要精心设计的掩蔽体。”方平总结得好,“不道德”的中心内容,被精心镶嵌在“道德”的框架里。就像《金瓶梅》不能只当淫书看待。 巴尔扎克为时代写作,弗罗斯特为平民写作,异于庞德,艾略特。而花费最多心思的莫过于莎士比亚。方平驳斥了哈姆雷特具有弑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清结,因为它脱离文本,哈姆雷特非常热爱父亲,反倒对乱伦的母亲更讨厌,这使他对自己对女人都讨厌,于是狂言对奥菲利亚。更多的是重整乾坤的延宕。《暴风雨》已是孤岛时空体的典例,船老大秒杀国王大臣。说是孤岛时空体,更偏向于危机小说。这和时空特点关系不大,不是因为与世隔绝人性暴露,秩序毁灭,而是因为危机直面,这就像《一出好戏》。但不能说就没有时空影响,船和大海对于国王以及大臣是陌生,是客场,对于船老大确实主场,有一种职业的操纵惯性。或许我们可以更多思考不同空间(环境)对于人物话语权的影响。或许我们要回到福柯。 莎士比亚的汉译中经常出现为了符合国情的性淡化描写,这是值得注意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原著。 名著,阅读与对话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