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满》

一 朋友送来一本《美满》,她喜欢看纸质书。为不负期待,尽早给朋友一个答复,我咬牙看完了这本热议中的女性小说,虽然大多是在蜗牛读书上看的。 二 面对采访,作者淡豹说了一句话:我喜欢写小说,因为可以让人物说出我想让他们说的话。这真是一个自信又灵巧的回答。要知道,大多数老派作家,都诚惶诚恐地说:我是人物的奴仆,只敢记下他们想要说的话。 从创作的角度看,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人物要成立,要丰满可信、有血有肉,必须说他的身份、背景、遭际等能支撑的话,但毫无疑问,人物的话里也必有作者的意志,带读者感受片段,并走向最终的情绪与认知。 人物被作家创造,怎可能不听作家的话?因为这样的众所周知,老派作家避开常识性看法,表达出新鲜的聪明劲儿。但这样的话说久了,又成了老套的虚伪。淡豹很灵醒,重申常识,成了新的金句。 不过说来说去,这些只是新老作家面对市场的抖机灵,都能风靡一时,也都会过去。要立住,还得看作品。 三 淡豹的九个小说,除《过火》相对传统外,其余均是她口中的“实验性”作品。 这年头似乎有这么一种现象,失败的尝试冠上“实验”二字,就拥有了俾睨群嘲的傲气。淡豹的作品是不是失败的呢?我认为是的。以五星制计,只能给一星。 小说五要素:语言、人物、故事、结构、认知,逐一来看一下。 淡豹小说的语言糟透了。 语言的好,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对词句的驾驭,灵动、机巧、布满诗意。作家如余华、刘震云、阿城、王小波、叶广芩、汪曾祺、老舍……在他们的词句里,很容易感受生活的气息,也能够提取暧昧的情趣。但在淡豹这里,更多是论文式的枯燥、对翻译腔的错误理解。 说到这里多说两句,据王小波所言,他在语言上的师承就来自翻译家;或者去翻翻长句子到处都是的《智利之夜》、译文版的《百年孤独》——翻译腔不是堆积和干瘪,它能像流动的水一样,所到之处,万物生辉。 语言的另一个好,体现在叙事上。用白纸画画,用清水洗脸。若到处都是似是而非的论断、没有节制的描绘,读者不会拥有稳定的心绪感受最终的气息,能得到的,只是眼下这句话的内涵。看懂了每一句话,不知道整体要说啥,是失败叙述的典型特征。 第二,淡豹的小说没有人物。 虽然淡豹讲了非常聪明的金句,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没有一个活着的、立体的、可感的人物。所有人物都是抽象的、画片式的、仅仅拥有一个名字和身份的。人物倒是说出了淡豹要他们说的话,但没有说出他们该说的话,他们被淡豹利用,牛不喝水强按头,完成一次次超越身份的高妙谈吐。 仔细想想,这是什么?对,这既是初学者练笔时的一般错误,更像是日记里的常见做法。记录心绪、臧否世界、串成观点,又为了让它们以相对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过家家一样安上李雷和韩梅梅,如此,既完成了评论,又拥有了活力,多好。只可惜,小说没这么容易。 第三,淡豹的小说没有故事。 淡豹喜欢阿乙的《鸟,看见我了》,没记错的话,这是阿乙所有小说里,故事性最强的一本。故事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人物居于其间,引动读者心神,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命运的下一步。 淡豹的小说里只有告知,读者的阅读里只有接受。她在吆喝,我在认字。仅此而已。 第四,淡豹小说的结构没派上用场。 在小说、文章,或任何形式的创作里,结构可能都是最简单的构成件。 结构是什么,是分类、是组织,是穿糖葫芦的签子,是放鞋的架子。结构要派上用场,前提得有东西,但淡豹的小说没有人物、没有故事,只有观点。这样一来,她的结构无法在丰富的趣味、迷人的关窍里得到升华,像论文的排布方式,让人无动于衷。 即便这样,还是能看出,淡豹在结构上花了细腻的心思,尤《美满》《女儿》两篇,前因后果交织缠绕,硬是在无米之炊中拗出了花样。 第五,淡豹的认知多是个人情绪。 小说如《月亮与六便士》《一句顶一万句》,作者在主题的选取上都极为谨慎,传递的认知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此读完,忧伤也好,澎湃也罢,都像靶子一般,被作者射得一身窟窿。 淡豹以家庭和女性为写作主题,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侧面。因为在人物与故事上的能力不足,只好“生说”,用密密麻麻的论断,完成想象中的论证。但这些论断存在两个问题:一,不可靠。该怎么评论这种不可靠呢?若是存在不可靠的人物,说着不可靠的话,反倒是可靠的;正因为没有人物,“观点”全是硬塞,这观点本身的可靠度就很关键了。可惜的是,它们靠不住。 对于家庭,对于男女性的冲突,并不像淡豹所言那么千疮百孔、剑拔弩张。几乎每一个她的观点,我都能举出相反的例证。我知道一些女性主义的看法很好卖,很多人,包括我的朋友,能从那些敏锐的“洞见”里,收获对“苦难”生活的安慰。但我依然要说:莫以个体不幸论断群体,那是低智的懒惰。而这也能看出这种写法的问题——作为读者,我不把它当小说,反要论断正误,多么可悲。 另一个不可靠,是这些论断凑在一起,没能形成对主题的“诗意地强化”。没有诗意,与论文无异;没有强化,主题只会模糊不清,读者脑中也一片茫然。至少对我来说,多篇读完,不知道要去哪里。 我只能无奈地推断,淡豹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具体的、细微的、敏锐的论断,它们的主题看似是家庭和女性,但这只是真正主题缺失下的一种分类,无法聚为力量,懒散地拥在一起罢了。 四 总的来说,淡豹是一个勤奋的思考者,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一个结论不太靠得住的愤怒美女,一个充满好奇的勇敢前行者。她说出了很多姑娘想说却说不出的话,把她们对婚姻的理解与遭际,表达为易于共情的金句。这是让人羡慕的能力,只可惜,这样的能力,距好小说还有很远。 我知道这么说,朋友可能会很不开心。不管了,诚实更重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