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曹禺的传记,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写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都是中国话剧的传世之作。关于他的传记,也已经有好几本了。《你和我》与别的曹禺传记不同的是,这本传记是他的女儿万方写的。名人传记大多要讲究真实客观,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事。例如 Walter Isaacson给Jobs作传采访了100多个人,并且不要Jobs对传记提出任何修改意见。《你和我》正好反其道而行,完全从主观角度出发,写的就是女儿眼中的父亲母亲和家庭。
这本书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线来描述一位文学名家戏剧大师的生平和成就,而是以作者主观视角中事件的重要性来叙述的,所以一开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母亲的去世。作者很多时候更是一边叙事一边加入自己的评论。这种写法其实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读者有时候并不喜欢作者的强势输出。然而,本书里面因为叙述者和被叙述者是亲人的关系,这种主观视角反而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我喜欢万方描述父亲的小细节,是只有女儿才会观察到的角度,更喜欢她直接在书中怼那些指手画脚的看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吃大便去吧”,这是带着真情实感的议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认知中的曹禺是《语文》课本里面《雷雨》的作者,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他背后更多的故事。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是关于作品传播的水波效应(ripple effect)的。 一个访谈让我知道了这本书,一本书读完之后,衍生出对曹禺和万方其他作品的兴趣,从而去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寻求关于他们作品的更多信息。互联网时代,对流量的善用是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黑眼豆豆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