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怎样的一生?》: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似乎从小到大,一直都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别人问,自己也问。这个问题可小可大,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人生是一条路,我们带着各种问题前行,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可最后我们总会到达目的地。
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却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在某一刻对人生有一种新的理解和领悟,我通常把这样的时刻称之为“缘份”或者“契机”。比如我就是在做了妈妈后才更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再比如,爷爷奶奶的突然离世才让我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人们常说“许多事总是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我也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机会重来,我会选择过怎样的一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特别的书,一本风靡全球的“心灵疗愈绘本”,它就是由后浪出版的新书《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说起来,这本书的诞生也有一个特别的机缘,它源于一份礼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创作灵感: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让侄女知道即将要面对的一生。
她邀请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自己则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这本从0 到100 岁的故事。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
这本书自出版后便迅速风靡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地。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独一无二的魅力呢?
0-100岁都能看懂的“人生预告片”。
这本书的受众很特别,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幼儿、对未来迷惘的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或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无论人们正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他们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画或话。
幼儿迷恋色彩,少年喜欢线条,中年感慨文字,老年看到时光。
色粉、蜡笔的搭配,既有幼儿般的纯粹,又有少年人的飞扬;简洁的文字,充盈处醍醐灌顶,留白处引人深思。
与其说它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部人人都能看懂的“人生预告片”,从0 到100 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一岁,一年,一副图,一句话。
一本书便是一生,它道尽了每个人一生的心路历程与智慧,让人眼底含泪。
短短的百十来句话之所以令人如此动容,那是因为它们都是人们发自心底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我们的心中都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很多人选择把它埋在心底,只敢在午夜梦回时独自咀嚼嗟叹。
无疑,海克·法勒是勇敢的。她与意大利著名插画师瓦莱里奥·维达里通力合作,把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感悟只用一句话和一幅图来表达,透过画面直击人的内心。
人到中年,我也终于“学会为自己而活”,可在这之前究竟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大概只有自己知道。
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让我们回到主题中来,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小时候,我们经常幻想活成某个人的样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可等真的长大后我们才会发现,活成别人也许简单,活成自己才是最困难的。
而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让心回归简单,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和朋友聊天时,话题总离不开失眠、厌食、掉头发,我们已经被烦恼和焦虑包围。究其原因,说到底不过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而我解决这一切烦恼的办法就是:凡事不必想太远,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珍惜时光,活在当下。
诚然,我们不会因为读了一本书就要彻底想明白自己究竟要过怎样的一生,但这本书至少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不虚度光阴,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这样的人生,才是不留遗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