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5000元到年入千万元,他靠的是成长思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1.凡有选择,必有放弃

2015年,新媒体还是红利时期,我有幸在某个大号上面,发表了第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可惜的是我没有坚持写作,持续投稿,直到4年后才重新开启自媒体写作。
2年之后,这个大号培养了一大批写手,个个价值百万。
3年之后,那个大号的创始人衍生出一系列产品,成了年轻的创业家。
至今想起此事,我仍然懊恼不已,久久不能释怀。
直到最近,我看了粥左罗的《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才渐渐解开心结。
在《学会成长》书中所说:“它最主要的成本不是时间成本,更不是金钱成本,而是机会成本,因为凡有选择,必有放弃。”

当时我的职场经验不足,不喜欢致用类的文章,更看不上鸡汤文,当时上稿的是一篇文绉绉的短小说,如果当时的我涉入其中,最多是朝着诗歌散文的路子发展,而非新媒体。
5年前,我舍弃了自媒体的路,选择了职场打拼,积累了足够的职场经验,阅读了200多本实用书籍,所以我成了现在的自己。
但凡选择,都要付出代价,付出成本。
我没有站在风口,而是选择了发展自己的专业,精进职场技能,慢慢爱上逻辑清晰、干货满满的网文,并将阅读与个人感悟结合,走上了业余写作的道路。

02.掌握成长的要领=掌握未来的人生
同一时期,粥左罗的人生选择则不同。
尽管毕业后他摆过地摊,做过服装店员,但是却站在了风口,2015年入行新媒体后,只用18个月,就从月薪5000元的小编做到年薪50万元的内容副总裁。
随后,成为新媒体名师、创业者,出版了畅销书《学会写作》,创办了向上生长学院。
他为什么能够抓住机会,迅速崛起?
是因为选对了赛道?是因为付出了努力?还是因为天生幸运呢?
在《学会成长》这本书里,他结合个人成长历程,给出了答案。
他认为,一个人能够快速成长,单单靠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成长的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也说过,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摸象的瞎子。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
如果人生是一道难解之题,那么我们就需要选好题、解好题、会破局、谋发展、善经营,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解读了25个思维模型,每一个模型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03. 学会放弃,做优先排序者
2010年,陈睿作为金山网络(现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当时跟随傅盛一起创业。
在2014年5月的时候,猎豹移动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猎豹上市前,陈睿选择了离开,随即加入B站创业,按照当时的股价,陈睿至少放弃了1亿元。
临走前,傅盛问他:“这么急吗?马上要上市了。”
陈睿没有解释,只是默默点点头。
直到后来,他才解释说:“我得退出猎豹去做B站绝对不是出于经济上我算清楚了,我只有一种预感——我如果不去做这件事, 我会后悔一辈子。B站可能是这辈子我能遇到的最适合我的事。有时候你只能先舍再取,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这辈子只能要一个东西。"
大家都知道,2018年B站上市, 如今市值超过80亿美元,陈睿是B站的董事长兼CEO。

人总要做优先排序,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机会成就更大的事业。
庄子放弃功名,选择“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鲁迅放弃学医,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就是战略思维,眼光放长远,不被眼前的利益所困住。
在职业的选择亦是如此,当年李叫兽“无情的”拒绝了年薪300万元的offer,因为他清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哪怕是丰厚的薪资依然不为所动。
人生中的大舍大得事情上,你够“无情”吗?你敢放弃那些常人会不舍的东西吗?
“黄色的树林中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只有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能带领我们,登上成功之巅。

04.只有专注,才能高效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学弈》的故事:
弈秋是棋圣级别的大师,他同时教两个徒弟下棋,两个人的状态差异很大——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雷打不动学棋,另一个人却三心二意,学下棋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射中天空飞来的天鹅。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人学有所成,另一个人啥也没学到。
故事看似简单,却发生在我们身边。
很多人不是智力不够,而是不够专注,学习时心不在焉,工作时得过且过,很难出真正的
“匠人”和“大师”。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刚开始扎进社群里就不可自拔,各种阅读、写作、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手绘、手账等课程,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法专注,到最后,没有一项是精通的。
并不是是涉猎广泛不是好事,而是不应该安排在同一时间,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专门精进一项技能,然后逐个击破,这样不但不会“消化不良”,反而可以“融会贯通”。
《学会成长》里粥左罗就说,“专注成就效率,让你能同时做很多事。”
专注思维告诉我们: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去做千万件水过鸭背的事情。
专心致志的人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一方面是自己沉浸于其中,可以练就一项本领,另一方面是心灵都能受到滋养,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05. 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
我们都喜欢做事“一步到位”,目标“一击而中”,人生“一炮而红”,爱情“一见钟情”,这种心理大概就是希望凡事一次性解决,短期就能达成目标。
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落到实际,完成目标的周期就比预期长很多。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小步快跑,加速迭代,持续行动。
彭小六老师就是把迭代思维用到极致的人。
大多数人都有阅读的习惯,但是小六老师不仅有阅读的习惯,阅读量还非常惊人,每年读几百本。
大多数人读了就读了,没有后续行动,小六老师却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
初具雏形之后,他进行了大量的分享、开展了早起读书会,不断迭代快速阅读方法。
他发现成年人读书难除了时间精力问题之外,关键在于没有激发阅读的动机。
于是,他引入游戏化思维,升级了阅读方法,开创了“洋葱阅读法”,洋葱阅读的学员也遍地开花。
彭小六老师也从三线城市的程序员,逆袭成了青年作家、全民阅读推广达人。
从学习—实践,到推翻—重组,再到自我迭代—认知升级,这是个人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的成长路径。
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次性取得成功,人是需要不断成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我迭代,也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推翻原有的认知,重组一个新的思维架构,打磨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06.结语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人生?
除了理解能力之外,很重要的是缺少行动。
所以我希望读过此书的朋友,不但能够升级思维,还得马上行动起来。
对未来有信心,对当下有耐心,刻意练习,熟能生巧,无他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