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长辈带孩子,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
计划生育的开展,让80、90后的一代成为了独生子女。如今,他们也已经拥有爱情的结晶——孩子。没想到,二胎政策放开了,有些家庭为了让孩子有个伴,选择要第二个孩子。但是,很多家庭的状态都是长辈带孩子。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在没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每天下班回家,孩子会惯例的来到门口跟我打招呼,很快就回去找姥姥去了。我们在一起时间太少了,同时我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玩。尽管周末带孩子外出,但往往都去公众场合吃喝玩乐,互动很少。

碎片化时间,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
看到了这本书,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很快就下定决心购买了。书的内容很简单,阅读起来很快,但是每个小游戏都不容易忘记。作者通过培养孩子的能力,将游戏分为9类。分别是控制力、注意力、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判断力、反应力、表现力、想象力、记忆力。游戏的互动,不仅增加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同时增强了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这些小游戏,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不需要很多的道具,只需要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就拿控制力来说,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因为毛毛躁躁、跑跑闹闹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里面的小游戏,目标是通过慢动作来让孩子学会控制力。把完整的动作分解开来,让孩子去学习“龟兔赛跑”的乌龟,而不是学习小兔子。长时间的游戏,会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关节、肌肉随着运动的变化。从运动原理上,学会控制自己,比乏味枯燥的说教有效的多。

避免说教,快乐教学
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会减少不耐烦性。重复的说教不再需要了,你也可以从一次次的游戏中看到孩子的进步。当游戏结束时,孩子胜利的喜悦,会带给全家人快乐的氛围。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该学习的“快乐教学”。
我们真的应该摒弃那种考试型教学。通过大量重复的考试、做题,加强孩子对数学、语文的条件反射,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发育时期的孩子,更应该重视的孩子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注意力、感受力、表达力等虽然与基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环境是可以改变这些能力的。通过能力的培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力。用我们先人的智慧解释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系统化、针对性更强
由于本书的分类,更方便我们针对自己家孩子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培养。其实里面的很多游戏,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变型。里面的游戏足足100种,我们可以选几种,综合到一起玩。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培养孩子的效率。让与孩子接触时间少的我们,多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别在对孩子错误不理解、不耐烦。让我们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改变孩子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