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正主义国家到霸权国的衰落

吉尔平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短小精悍,用简练的语言构建了庞大的霸权周期体系。吉尔平是现实主义中的霸权研究者,比起waltz的静态的结构现实主义,吉尔平的理论更具动态性,理论也有更大的野心。吉尔平构建起的理论不仅仅要解释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之后的主权国家的国际体系,更要解释从古至今的霸权国家的兴衰,霸权战争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吉尔平的理论更加具有宏观性。 1、国家的崛起 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通过以下的因素崛起与扩张中。如果是一个农业时代的帝国(奴隶制、朝贡帝国、远距离贸易),帝国的崛起意味着领土与人口的扩张。构成帝国的经济基础无外乎税收与国际贸易,只有当辖区的人口、领土增加,税收才会随之增加,帝国扩张还要控制重要的商路。农业帝国周期依赖于几个要素,税收、国际贸易、蛮族进攻、收益分配的公平。在面对蛮族入侵时代,军事技术显得极为重要,要维持帝国,必须意味着经济盈余要大于战争负担。(蛮族的强势显示了一点,在农业时代财富和实力并非是合一的。蛮族比文明社会强就强在蛮族的战争负担能力强于文明国家,除了基本的需求外,蛮族可以支出更多的战争负担;其次蛮族可以通过技术扩散学习文明国家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 比起现代的工业民族国家的动员能力,帝国和城邦都有一定的缺点。帝国意味着松散的央地控制关系和松散的政治忠诚,城邦有着强烈的政治忠诚但是在创造财富上面无法发挥规模效应。民族国家在动员方式上面更加有效率,在创造财富上面,民族国家提供产权保护,有着复杂的社会分工并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的国土面积上积极整合和利用资源,实现了更effective的组织体系建构。在这里,财富和实力是合一的。 民族国家的正在崛起中,意味着民族国家可以用技术开发促进经济增长,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商业和交换来增长国家财富,通过保护产权和倡导创新来刺激技术发明。后发国家利用技术扩散来习得技术和组织优势,后发国家的习得意图和能力足够强便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相反先发国家因为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和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后发国家通过“文明开化”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变革。新技术将开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新的生产性投资,可以促进整体财富的增加。 2、变革 与修正主义国家 当这个崛起国发现改变现行国际体系的可见收益超过所付出的成本时,这个崛起国就变成了修正主义国家,它倾向于改变现状而非维持现状。体系变革的收益包括两种:扩大未来收益和减少威胁性损失(后者是指留在体系内部的长期损失可能>短期内现存的收益)。崛起国家的体系变革因素,从环境层面来看,交通(地缘政治、陆权海权、交通技术、国际贸易)能够影响财富和安全;军事技术的先进与否影响安全防卫和战争负担,军事技术会改变更改现行国际体系的成本可以增大或者减小征服成本;经济性质会影响崛起国的崛起手段。从国内因素来看,何种团体在崛起国主政,国内集团如何分配利益也会影响崛起国的政治稳定。(linkage 亨廷顿 现代化结果带来稳定,现代化过程带来动荡)。国际因素来看,国际实力格局和实力不平衡规律影响崛起国家的外部因素。【思考:公共卫生是不是环境层面的因素】 政治变革有着以下几种类型,体系变革、系统变革、互动变革。大部分变革涉及不到体系本身的变革而是互动变革与系统变革。一般而言霸权战争是按照实力重新分配权力、威望的擂台,而霸权战争=全面战争、无限战争。霸权战争的扳机扣动者往往是运动着的群众,而并非是理性思考的政治家。群众往往低估霸权战争的意义和损失、时间,也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实力。 3、建立自己中心的体系 国际体系是一种为了维护最大权力持有者的工具,主导国建立霸权秩序是为了实现本国的三目标(领土征服、扩大影响力、控制世界经济),两大主要价值(安全 财富 +自由 平等)。 国际体系提供给体系内国家一定的公共产品包括机会,也提供约束力,(霸权体系带有等级制色彩,部分的抵消了无政府状态,提供安全、财富阶梯,等级制下主导国要通过威望和直接指令、实力控制附属国部分的国家功能、附属国对主导国提供象征性摩拜。)以及确定性=安全感知。主导国通过权力分配(本源性实力)、威望、对规则施加影响(制度性权力)来控制一个体系。 4、霸权国和霸权体系的衰落 霸权体系中的守成国保持现状的成本大于支付能力时,霸权体系就开始衰落和走向瓦解。对于下一个崛起国家来说当改变现状的成本小于潜在收益时,他就会倾向改变现状。体系会维持义务与资源的相对平衡。 霸权国是如何衰落的?内部因素=大炮 黄油和生产的斗争 从内部因素来看,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根据库兹涅茨曲线,新技术带来的边际收益会走向递减,霸权建立赖以依存的技术——经济优势最终也不会为霸权带来永久性的财富创造;军事技术革新导致军事成本上升 ,且技术容易扩散;私人和公共消费上升,在防务、消费、生产性投资中,防务和消费的比重在霸权周期的末期将会挤占生产性投资的地位;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富国百姓更愿意从事服务业,但服务业带来的生产率低于制造业;富裕的腐蚀作用(带来道德沦丧和制度性腐败)长时间“文明化”后,社会心理转向奢靡和私人化(勤劳致富和简朴生活的理念重要性下降;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分道扬镳;只要权利不讲义务),特权阶层不愿意妥协,否认新兴国家的正当要求但也不愿意做出牺牲。整个政治体系从原来较温和的为了促进增长的斗争转变为更加致命、分歧性大的存量分配斗争。社会的协调性下降、分裂性斗争性增强。 从外部因素来看,体系本身的统治成本会上升(军事技术成本上升、力量投射花费、对外援助、维持体系运转)。其次技术扩散导致技术领先地位丧失(frontier phenomenon) 守成国的应对之道=增加资源+降低成本 增加资源=增税、向盟友和附属国收贡、通货膨胀、整合现有资源 降低成本=1、直接摧毁或者削弱竞争对手 2、寻求势力扩张,发挥安全势力的规模效应(更廉价更大范围) 3、收缩retrenchment (单方面放弃对盟友义务、 寻求新盟友并做出妥协、与竞争对手绥靖、让步) 以上便是我从一个霸权国家成长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本书的霸权周期学说。本书的霸权周期和霸权战争理论,常读常新,历史言犹在耳,现在美国的2020大选是否能从霸权周期理论来观察、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