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容斋014

读容斋014
10508 韩信周瑜
容斋: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抟扶摇按:二说,一说韩信,说“假如”赵成安君听从赵广武君的奇兵断井陉计,则韩信成虏。二说赤壁战,说“假如”那天无大风,或者“假如”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10509 汉武赏功明白
容斋:武帝赏功,必视法如何,不以贵贱为高下,其明白如此。
抟扶摇按:容斋主比较汉武帝对卫青和霍去病的“益封”,盛赞之,且批评“后世”观点“盖失之矣”。后世观点大体略同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的论资排辈说。汉武帝的做法是欠考虑历史因素。当林、粟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朱德必须帅兵打仗。也许林、粟当年是朱德的岁数且来带兵,可能比朱、陈带得更好,可这毕竟不是事实。以后林、粟成长起来了,再要朱德与两人并肩作战、论功行赏,这是不大公平的。
10511 三代书同文
容斋:三代之时,天下书同文,故《春秋左氏》所载人名字,不以何国,大抵皆同。
抟扶摇按:容斋主举了很多例子。这是对“书同文”的精度有异议。文,就是笔画及其架构。能辨识而读出同音,就可以说“同文”。不过这个“同文”从语言学上说,应该属于“语系”级别吧?秦皇书同文,应该是在更精细的层次上求“同”。于是我们可以说,三代起,华夏诸地的文字已经属于一个系统了,而秦始皇则进一步完善了同文。第三次完善同文应该算宋体字,而第四次完善要算新中国的简化字。其实书同文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语法,汉语语法,一样。不同“国”的文章都能给别国读通。不像欧洲,诸国在单词上很相似,可是在语法上差异很大,而果然成两国语文。比如英语的“同志”是“康姆瑞德”,而法国的是“伽马啊德”等等。
10512 周世中国地
容斋:成周之世……其中国者,独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通不过数十州,盖于天下特五分之一耳。
抟扶摇按:“中国”一解。
10513 李后主梁武帝
容斋:东坡书李后主去国之词云:“‘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
抟扶摇按:讲了三件“都是我的事”三事。大苏是一事,说后主不知亡国是罪,因此不向人民谢罪,只知道是自家悲哀,奏乐别宫娥。容斋主说他“观梁武帝启侯景之祸,涂炭江左,以致覆亡,乃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梁武帝的说法好比是捡到一元钱后又遗失了它,等于没捡到。不赚也不亏。容斋主斥之为“其不知罪己亦甚矣!”这是二事。第三事,“窦婴救灌夫,其夫人谏止之”,意为你窦婴自己恐怕也有杀身之祸。婴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这是当官或杀头,都是我自己“作”的,不怪谁!这是英雄正气义举。容斋主说“梁武用此言而非也”。抄袭抄错了。窦婴爵禄官位是他自己奋斗得来的,他丢的也是自己的命,并不影响他人,却有匡扶正义的效果。而李后主、梁武帝身为国主,本应强国富民,结果亡国,却不担心本国人民遭屠戮而大言不惭“我做皇帝,又丢皇帝,等于没做皇帝,虽不为得也不为失”,有这样无耻的吗?
孙立人事件发,逮捕三百多军官,杀了一百多,这事本与我祖父毫无影响。但是他自赴调查委员会,申请逮捕自己,理由是:“老长官做的一切事情我都知道,因此你们逮捕他而不逮捕我,这是于理不通的。”于是委员会哭笑不得逮捕他。关在监狱里,小蒋来“做工作”,说他自投罗网何苦呢,好好的悔过一下,还要重用你呢!祖父回答说:“重用我,我当然愿意为党国效劳。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先把孙长官放出来。我没有这个理的,哦,老长官逮捕,我倒升官了。这像什么样?”我的祖父就是窦婴。
10514 诗什
容斋:今人以诗为篇什,或称誉他人所作为佳什,非也。
抟扶摇按:解释概念。所谓“诗什”,按照陆德明释《诗》,该是“多人写的、十篇为卷的诗”。比如编一本《唐诗一百首》,此书可以称“诗什”。后来有人以“篇什”作为“诗”的代称,或者称人家写的好诗为“佳什”,这都是不正确的说法。
10518 元二之灾
容斋:所谓元二者,谓……元年、二年也。
抟扶摇按:《后汉邓骘传》,“拜为大将军,时遭元二之灾……”李明允贤章怀太子(6550129-6840313)说:“元二即元元也,古书字当再读者,即于上字之下为小二字。言此字当两度言之。后人不晓,遂读为元二……”容斋主引赵明诚《金石跋》,已经反驳章怀,说“元二”之言“不成文理”。但是赵只破未解。容斋主举例甚多,指出“元二”就是元年、二年。蛮有道理。
但是章怀太子之说也通行于世的。我自小学起就知道“风风雨雨”可以写作“风二雨二”。其中“二”字实际上写成两个顿号上下拍。如果是毛笔写,那就是宝盖头上的点写两个。
10521 字省文
容斋:今人[1]作字[2]省文,以禮为礼,以處为处,以舆为与,凡章奏及程文书册之类不敢用,然[3]其实皆《说文》本字也。许叔重释礼字云:“古文。”处字云:“止也,得几而止。或从處。”与字云:“赐予也,舆与同。”然则[4]当以省文者为正。
抟扶摇按:此则值得全面抄,编号是我加的。关于[1],即写字;关于[2],即省略笔画;关于[3],“省文”字都可以看作简化字,而简化字才是“本字”,因此关于[4],本字就是正字。至于禮、處、舆等等繁体字都是有了“章奏程文书册”之后才通行起来的。繁体字大概是为了表现庄严慎重而刻意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