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一座和平与血腥的千年古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位于中东地区的千年古城——巴格达,很多人比较陌生,这座和平又血腥的城市是如今伊拉克的首都,也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提起巴格达,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和平、诗歌,爱情,阴谋,这到底是座什么样的城呢?
四处漂泊的阿拉伯著名古代地理学家穆卡达西在自己书籍中提到:巴格达是”体面人的居处、学者的源泉”,是伊斯兰的中心,是幸福之城,在这座城市中,一切事物都是最为佳美的……其伟大远超我们所能描绘,即使再多的赞美也称不上它。
出于对历史的好奇,最近阅读了这本讲述巴格达发展史的书籍——《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作者是英国记者、历史学家、旅行学家贾斯廷·罗马齐,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和白金汉大学高级研究员,曾在伊拉克、阿富汗、达尔富尔、利比亚、索马里等国家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中东的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

全书共有五百多页,讲述了巴格达于8世纪的一场残酷宗教政变而兴起,公元7世纪,不同家族及其势力出现巨大分歧,伊斯兰教亦由此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而逊尼派占据多数,人们在阿拔斯家族后人的带领下,推翻了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虽然还是逊尼派统治,但也建立了全新的阿拔斯王朝。
首领哈里发在经历一系列变故,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在底格里斯河东岸新建一座首都,于是有了”巴格达“的诞生,是”神建立“的意思,这个名字很具有宗教性,寓指巴格达是神建立的,据说当时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建设首都.......
战乱后的人们把巴格达作为了新的家园,拖家带口的定居下来,并希望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能够安家乐业,寓之为“和平之城”,在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期,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帝国的中心,金碧辉煌的宫殿、宏伟的清真寺、伊斯兰教学院和热闹的集市,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商人进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古时期这里也供养着全阿拉伯世界最顶尖的官员、学者、艺术家甚至大厨。具有“学者的源泉,世界的中心”之称,在这里诞生了阿拉伯最早的哲学家(非神学家)、百科全书和布丁,让“和平之城”名不虚传.....
当然,一座城市的发展有辉煌也会有灰暗的时期,巴格达也是一样,有和平的一面,也有血腥的一面,比如1258年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进攻巴格达,劝降失败以后,不仅洗劫了巴格达的财宝,还在城内展开了一场残忍的屠杀,据历史记载,当时死亡人数从20万到200万不等,巴格达瞬间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成为了一座灰蒙蒙的死城......
在后面几个世纪的变换中,瘟疫、饥荒、内乱、战乱,巴格达也不断在重建与被侵略中反复成长,最近的一次血腥之战便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了,美军再一次把这一座古城变成一片废墟!战争与和平,时代一直在变迁,巴格达的命运也在不断转换.....
《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讲述了巴格达长达1300多年的辉煌与苦难,作者贾斯廷·罗马齐用生动的文笔,独特的历史视角去诠释着他眼里的巴格达,让读者更近一步走进这座迷人的城市。

文中有很多值得读的点,书前几页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图与各种小地图非常赞,还有数十幅插图,方便读者文图结合阅读,了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