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乙一的《动物园》短篇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阳和小饰》的故事温暖又残忍,无愧“黑暗乙一”之名。终极反派妈妈和实名好人铃木奶奶的对比异常鲜明,铃木奈奈给阳子的温暖,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那句话:“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 ,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也许,就是奶奶的善良,才成全了阳子终将走向的那种善良吧。
《七个房间》会让我想到文森佐·纳塔利的《异次元杀阵》,一群素不相识的被囚者、充满机械感的迷宫都是如此相似,而故事中一言未发的大反派则有下水道版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既视感。规整的迷宫和标签化的受害者,构成了这个虚构杀人故事的核心元素,但乙一最高明的地方在于总是通过“最弱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一个充满了不安全感的视角造就了一个无比疏离和危险的空间。而日式的恐怖之根本区别于美式恐怖的地方在于,它在冷酷的背后,总有温情的存在,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可以坚持下去,这就是那一丝不曾被七个房间所夺走的灵魂的重量。
《远离的夫妇》打着灵异的幌子,通过孩子的视角,讲了一个关于家庭矛盾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灵异第六感》里的那个总能看见故去的人的孩子,但跟《灵异第六感》不同的是,本篇最精彩的不是通过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方式来抽丝剥茧,也不是剧情和道理本身,而是用年幼孩子的心理,近乎精神分裂的角度,不断铺垫灵异氛围地讲述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故事的本质可能司空见惯,但其却让我想起了萨特的经典名言——“他人即地狱”——特别是在父母之间传递那种“不好”的话和情绪的时候。
《向阳之诗》用末日黄昏的气息,讲述了关于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我”会让我想起《EVA》中的绫波丽,但整个故事最终的逆转,没想到却是出在“他”的身上,非常精心的结构,用完全付出的铺垫,塑造了的“造物者”形象,被亲手一一崩坏的感觉,极度残忍,却完全契合乙一的风格。
《Zoo》更像是一部带有实验性质的作品。男主人公杀死了女友,日复一日沉浸在痛苦的悔意和难忘的爱意之中,导致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端的背离。乙一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一种极端人格分裂的状态,奇妙之处在于,你即使看到最后,也无法彻底分清主人公的心中的爱恨边界,从我的角度看,主人公恐怕是爱意更多,是极度的爱,产生了瞬间的恨,然后瞬间的恨,又让这份爱意变得空虚和迷茫,然后主人公才过上了这种日复一日的“死循环”一般的日子。最终,自首会是这种循环的终结吗?我认为不是,真正的终结,应该是那种爱意的消失吧。人很平凡,但其实,有时候,就是悔恨、不甘这些情绪,才让我们显得真实,只是主人公,把这份真实,过成了自我压抑的一种不真实罢了。
《把血液找出来!》这篇太喜感啦!容易让人联想起《两杆大烟枪》之类的片子,近乎有些荒诞,完全没有痛觉的老人,公开盼着老人死去的妻子和孩子,糊里糊涂的老医生……这些近乎卡通化的角色,让濒死老人寻找血液的过程戏谑和荒诞。明明是恐怖的杀人故事,乙一却能用童话般的语气去诉说,明明是残忍至极的方式,却被变成了一个有些无厘头的手法。杀人凶手次夫的笑应该是让人寒心到骨子里的,却被美化成企业继承人有勇气和魄力的光环,不得不佩服乙一的黑色幽默。
《寒冷森林中的小白屋》用类似童话的笔调诉说了一个血腥且残忍的故事,看得人毛骨悚然。乙一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总能用孩子一样童真的视角,摒弃掉所有生活中的复杂元素,只留下那些鲜明的细节点,然后放大再放大,好像一个孩子,看到一颗糖果,便忘乎所以地认为那便是一切的感觉。故事中的小白屋,虽然是尸体垒成的,但却是主人公心中的“圣地”,是不会散发恶臭的马厩,是不会遭遇苛待的乐园,是卑微到尘埃里的自卑感最后的精神家园。故事中出现的两个女孩子,红发女孩代表开始,砌入墙体的女孩代表终结,她们是跟主人公唯一有精神联系的人,在这个悲惨的故事中,她们跟主人公的交流会让你觉得温馨,无论是开始还是终结。
《衣橱》的描写手法有种叙诡的味道,堪称佳作。乙一的描述手法非常特殊,全程第三人称视角写出,结果到结尾转换成了第一人称视角,过渡十分自然,妙笔天成。整个故事设置的误导非常强烈,给读者造成了极大地欺骗性,最后结局的反转也非常有力,将故事整体推向了高潮。本篇登场人物很少,主要是哥哥一郎,弟弟龙司,妹妹冬美和妻子美纪,每个人在乙一的描述诱导下呈现出一种角色特性,但是在其后,随着反转的发生,所有的角色特性全部变化甚至倒转了,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才是本篇最迷人的地方。
《神的咒语》一篇讲述了拥有“神的咒语”超能力的我,经常能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但只有弟弟和也让我觉得很难受,知道听到了那卷录音带……故事全程采用第一视角的意识流描写,充满了病态、扭曲、偏激的感受,直到录音的出现,将我所塑造的精神世界彻底击碎,乙一创造了一个世界,又让它瞬间崩塌,而且不断用温柔的语调描述着残酷的画面,作者仿佛才是那个神之咒语的拥有者,轻轻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我们所有的感官体验。故事虽然短暂,但是乙一总能通过这样短暂的方式,塑造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可怕的是,你也许,很容易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自己躲在阴暗中的那部分影子。
《在即将坠落的飞机中》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荒诞的感觉,因绝望而复仇的女人,因绝望而自杀的推销员,因绝望而劫机的男孩,三个人构成了本篇死亡之旅的主线。女人和推销员的交易、女人和男孩的对话,女人最后的选择三部分构成了故事三次情感的转折,最终,女人用杀意完成了救赎,最终放过了复仇的对象。故事的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带着手枪上飞机、神奇的空罐头、男孩的枪法、注射安乐死的方式等等,都充满戏谑,但这就是乙一要达到的效果,在哭笑不得的白色中,让我们看到生不如死的黑色。乙一的故事就像是一滴眼泪,刚刚滚出眼眶时候,也许是笑点,但是落下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泪点,其中的冷暖,读者自知,也需要,用心去体味。"
《从前,在太阳西沉的公园里》是一个超级短篇,从头到尾只讲了一个男孩子在沙坑里挖到另一双手的经过。从结尾看,充满了开放性,沙坑到底是机关、恶作剧或者连接异次元的点都有可能,就看读者怎么去理解。乙一说短篇创作很难,确实,长篇故事可以用不断的铺垫去塑造人物和情节,但短篇必须让我们第一时间就进入故事内核,所以短篇故事往往会摒弃非必要的描写,只留下最简单的意象,比如那个沙坑,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那代表游戏,也代表未知,人对于未知总有强烈的好奇感,所以孩子把手深入了沙坑最深处,沙坑也就代表了未知和人类的好奇心,至于触碰到了什么,皆有可能吧,毕竟,笔在乙一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