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阶级的无奈与不甘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专家,怀疑论者。其生平不详,据说在罗马住过一个时期,也到过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他属于经验派的专家,因此得到了“恩披里柯”(经验派)的绰号。但他在哲学上并不是经验派,而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一个代表。他有3种哲学著作流传下来:①《皮浪学说要旨》3卷;②《驳独断论者》5卷,第1~2卷驳逻辑家,第3~4卷驳自然哲学家,第5卷驳伦理学家;③《驳教师》6卷,依次驳斥语法学家、修辞学家、几何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家。《驳独断论者》和《驳教师》又合称《驳数学家》。这些书中指出:人的各种感觉互相矛盾,各种思想互相矛盾,感觉又与思想互相矛盾;不同哲学家的意见互相冲突。所谓自明的公理其实只是假设,其反面同样是可能的,因此真理是得不到的,这些冲突矛盾只能使人烦恼,只有采取怀疑态度,不作任何判断,杜绝一切信仰,才能得到安宁。恩披里柯的著作记载了古代怀疑论者的主张以及他们对各派学说的反驳,是研究古代哲学的重要史料。书中所主张的怀疑论是没落阶级灰心失望的反映。——百度百科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杞人忧天”的故事,也都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十分可笑。但这个杞国人几乎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怀疑论者:他的问题也很简单——关于我们是否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这件事,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外在理由来保证的。人类的生活被毁灭的方式有很多——突发急病而死、海平面上升、核战争、哥斯拉、甚至是来自宇宙深处的伽马射线暴……尽管我们在努力避免前几种,但这个长长的列表里绝大部分是我们无法控制和无法预见的。当杞人为此寝食难安的时候,他已经触及了哲学的本质。人们相信太阳照常升起,完全是因为过去一直如此,但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不能作为预测未来的佐证。我们会为假期的生活作打算,仅仅是因为我们对未来持有盲目的信念;而任何信念都可以成为哲学怀疑的对象。
古代哲学是以各式各样的独断论开始的: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很随意地选择了一些元素作为世界的本源,这么做的进步意义在于用自然物取代神明解释规律,缺点在于这里的论证并不比神学更高明——毕达哥拉斯干脆围绕四则运算建立了一个教派;对于道德哲学家来说也是一样,柏拉图想当然地把人的身体同城邦的阶级作比较,按照身体各部位的特点,构想出一套奴隶制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古代哲学家发表暴论的门槛,比你上次见到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离婚女士高不了多少。但是当你要求他们证明这些观点时,他们就漏洞百出了。
漫步在哲学的花园中,比起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我更着迷的是那些引人沉思的诘难:世间的万物是否真的存在(高尔吉亚)?正义与善是否是人的本性(苏格拉底)?我们的感觉是否真实(柏拉图)?运动是否只是连续的静止(芝诺)?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否真的可靠(休谟)?人是否拥有不依赖于外物的意志自由(马克思)?科技进步是否必然改进人的生存状况(海德格尔)?这些绵延数千年的问题之所以是哲学问题,恰恰在于我们至今仍没有办法提供让每个人都满意的答案。
既然为独断论辩护是徒劳的,对于2世纪的哲学家恩披里柯,或者说他笔下5百年前的那些希腊怀疑论者来说,怀疑就成了他们最后的倔强。看起来,怀疑论只是一种放弃和退缩,然而在说服别人放弃这件事上,怀疑论者们可是非常努力的。恩披里柯存世的几卷本著作,几乎把当时所有门类的人类知识和信念驳斥了个遍。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哲学爱好者,甚至也包括一部分哲学专业人士声称希腊怀疑论者是经验论者,这种判断并不确切;实际上,古代怀疑论不仅怀疑假设和信念,他们也同样注意到了人的感觉的不一致性。怀疑论怀疑一切可能成为是非标准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可靠的,既然知识必然包含信念,寻求知识也只能是一种于真理无干的行动——尽管怀疑论哲学家大都知识渊博。
那么我们应该从怀疑论者那里学习什么?我想值得敬佩的一点是他们的勇气。怀疑论者在对独断论的驳斥过程中,间接地捍卫了哲学论证:如果无法构造一个有说服力的论证,我们不应该接受任何看上去理所当然的结论。不过在某些人看来,这仍然可能错失了哲学的目的:一种哲学有自己的主张,意味着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意义。怀疑论者看似不事二主,但仍为那些想要在哲学里寻找安慰的人留了一方天地。皮浪和恩披里柯都说,通过放弃做判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置身事外的宁静。然而在这种有点老庄的心态背后,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古典文明衰落时期,知识分子们一厢情愿的惆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