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叔试读】千年后,我们剩下还是战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虚构是小说最具魅力的创作方式,也是评价一本小说的重要因素。
科幻小说的虚构首先在于,它的故事建构在一个极长的时间线和极广的空间面上。《神农后裔》将故事贯穿千年。上古传说,神农遍尝百草,为民祈福,保众生平安;千年后,轩辕氏和炎教发动核战,人类的生存问题被加速般提上了日程。在这条极长的时间线上,作者还设计了一个通道,可以进行穿梭,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木城。在空间上,作者依托人类的生存问题,开拓了无限的地下空间。在空间的建设中,每个人都住进了逼仄的房间,水源成了货币。
科幻小说的虚构第二点在于科幻的基本元素——科技。千年后,轩辕氏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炎教掌握了控制人性的宗教,最终炎教获胜,轩辕氏按下按钮,两败俱伤。人类被迫开拓地下空间。《神农后裔》是一本绝望的书,千年后人类依旧没有发展出超乎想象的科技,没有开发出诸如其他科幻小说中能够完成星际跃迁的宇宙飞船。人类只能靠双手,去挖土,去堆土。一个向下开掘出逼仄的生存空间,一个向上似乎在完成臭氧层的修复。当科技没有沿着人们的设想进行良好的发展,或人类危机到来后,人类的科技还不足以应对危机——或逃避,或对抗——的时候,我们剩下的也只有绝望了。而绝望,也许是众多的科幻小说给我们的一种感觉,或一种浅在的状态。大刘说《三体》不是一部藐视人类的作品,是充满理性希望的作品,但读的过程中,你真的会为人类的愚蠢而感到绝望。《银河帝国》也是如此,在人类科技如此发达的未来,我们还在一个帝国的统治中。独裁、奴役,说好的民主和自由,根本无法预见性的到来。《神农后裔》也是如此。千年后,人类并没有摆脱生存危机,人类的一切命运还不能由每个个体通过努力获得,还需要靠一个“神”带领。从神农到炎教,再到有可能的罗一鸣。人类无论身处何等危机,从来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上古时期,部落式的和谐发展为宗教性质的独裁。大宗主、大主教、林如深,袁钦云都是如此。《神农后裔》的绝望感,铺满了整部书籍(起码是这一本)
科幻小说的虚构第三点在于创建人类共同的危机。《神农后裔》的危机是人类的生存。只是,这一个危机在书中的时间线上一直存在。上古神农,现今地下,人们都在寻找栖息的家园。炎教严格控制进入地下城的人数,也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地上残留的人类,共舞共情,也是为了尽可能的生存;轩辕氏的隐忍而发,也是为了生存;罗一鸣的选择,也是为了生存。
剩下的就是一切小说共同的虚构了——人性的塑造。我们不指望科幻小说能有深刻的人性挖掘,不指望一切的科幻都和《三体》一个调调。《神农后裔》上部的主人公是袁钦云,她美貌、充满心机,心狠手辣,有童年阴影,但她也没有任何突破,和林如深一样,没有任何的变化。期待中的罗一鸣,如何成为真正的神农后裔,这需要作者给一个最合理的台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