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幽玄,享阴翳之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河北小珊 评《幽玄》
幽玄是日本的三大传统美学之一,是日本建筑、摄影、产品设计的原点,启发当代设计者的美学哲思。
“放眼远看,群鸽掠海面,波涛残月间”,这便是大西克礼眼中的幽玄。大西克礼是日本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正确地理解和介绍西方美学,主张摆脱以往只注重经验性事实的心理主义美学,用社会学方法说明审美的民族性差异。在他的很多著作中说明了日本的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他认为,西方美学往往轻视自然美的体验,因此他特别强调在自然观照上的美的特性,并指出美的体验内容有两个根本的部分,即“自然部分”和“艺术部分”,艺术的本质性结构就存在于这两者的融合统一的关系之中。
中国人喜欢阳光,喜欢光亮、明快,崇尚阳刚之气,无论是在文化作品,还是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一二。日本则不同,对于深暗的、暧昧的、模糊的更为欣赏。幽玄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一种艺术形式。幽,是物理层面上的看不到,玄,是意识层面的看不懂。能够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懂原来不懂的,这便是最高的艺术体现。

幽玄有两个来历,一是佛法,美是朦胧的,是寂寥的,不可言说的。二是和歌,把幽玄当成一种风格,放入和歌体当中,在和歌中发展出丰富的美学意涵,隐蔽、枯寂、妖艳、写意,最后调和成一种在阴暗中追求的美感,拢之在内,时空无限,内在充实。《幽玄》这本书一方面告诉我们,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对日本美学如此重要,不应该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太阳底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书籍,便是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书中赞美阴翳的世界,从阴翳中发现美,又为了美的目的利用阴翳。日式庭园、和室、壁龛……昏暗美感的空间中进驻了永恒的闲寂,静谧、悠远的幽玄余情,成为带有神秘色彩的的东方美学经典。
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不会用主客体方式看待自然,他们把自然美的体验,转换成艺术性的体验,自然和艺术是一直不断的融合在一起的。对于我们读者而言,这本书读起来有些生涩,但是确实是一本好书,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美没有对错好坏,通过不断的了解别的国家的观点,拓宽看世界的视野,提高个人品味,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