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石黑•小津
因为想了解与Ishiguro有关的一切,所以在图书馆看到Nagasaki就借了。石黑的父母亲身经历了长崎的原子弹轰炸,却逃过一劫,石黑作为核爆炸二代也没有出现像书中的山下孝光军那样得白血病,可以说他们一家非常幸运。难道原子弹爆炸也会挑人?? 这本书的视角比较全面,不仅收录了亲历核爆炸的幸存者的证言,还收录了当时被关押在长崎收容所的荷兰裔士兵、被派遣到长崎工作的朝鲜半岛人、核爆炸二代、旅美长崎人的证言。其中一个荷兰士兵的证词是:“我们从高处俯瞰市区。火势还没有减弱,这是因为长崎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我想到了尼禄,他放火烧了罗马城。而现在我看着燃烧的长崎,感到这是一个壮丽的景观,我不能否认这种感觉。被俘后历经近四年的奴隶般的生活后,我意识到自己终于被解放了。”从单独的方面来看,火光满城确实是独具美感的画面,日本战败、战争结束确实令人兴奋激动,而面对平民伤亡却又感到痛心…这些情感单独来看都没有问题,但混合在一起就显得非常奇怪。书中还提到一个老奶奶,刚经历了8月6日的广岛原子弹爆炸,来长崎避难,没想到8月9日再次遭到了同样的厄运。那些来日本工作的朝鲜人不仅遭到原子弹爆炸的威胁,在战争结束后来发现的国家都变了,身份归属成了难题,倍受歧视。
第一篇证词中,受害者提到自己被原子弹爆炸冲击波卡在一堆木头下不能动弹,却因为想着“10月份要去奈良参加海军”而鼓起了斗志。他还不知道爆炸不到一周后日本就宣布投降,支撑他渡过生死攸关时刻的是一个虚幻的泡影,而他所以经历这种生死攸关恰恰是他的斗志支持的事业换来的后果。这就是一个普通日本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大多数当局者只是按照国家的要求服从命令,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就像《浮世画家》里面的小野,因为热心支持军国主义活动在价值观念发生变迁的战后遇到了麻烦,他也同样没能看清自己当初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不过石黑选择把背景设置在二战后的日本,只是因为这样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主题,重点并不在于原子弹爆炸、法西斯战争以及一些人道主义话题。这是他设置背景的一贯方式,就像《Never Let Me Go》里面把主角塑造成克隆人也不是为了表现科幻主题一样。
小津的《秋刀鱼之味》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笠智众饰演的父亲曾经是海军舰队的舰长。一日偶遇了之前战舰的舰员,两人去酒吧喝酒叙旧。虽然现在两人的生活都很小康,但战后都经历了坎坷,这段坎坷只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随后舰员提议放了当日的军歌,并敬礼随着乐曲摇摆。女店员单纯觉得好玩,也学舰员的样子敬礼。笠智众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不忍心拂两人的面子,在昔日下属的劝说下也慢慢敬礼。舰员似乎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之中,没有上过战场的年轻女店员把战争的印记当做好笑的姿势加以模仿,而年老的笠智众似乎在过去的时光当下的现实中迷失了,对他来说,他只想打算好当下的日子,把过去的时光尘封起来,就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当笠智众第二次独自来到酒吧时,拒绝了女店员放军歌的请求。战争、原子弹爆炸…过去再深重的苦难都要让位于当下生存的本能。从这个角度看,能体验到嫁女的烦恼、孤独的人生况味都是一种恩赐与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