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而狡黠的作品值得珍惜

#不是书评只是感受分享#
2015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失焦的马》,感觉挖到了宝藏。“总之马失焦了,它找不准自己的轮廓。”
2020年的我或许可以说,这几百个字隐喻和概括了一种现代人的“悬浮”状态、以及某种失去精神故乡和身份认同的特质。(但也不会这么说。)那时候我读到,只是觉得这个文本举重若轻,有一股诡异和奇妙的灵气。它不严肃,也不是以现实意义为目的,但作为小寓言一样的故事,实现了很强的画面感和文学的质感。那时候知乎平台上活跃着一众很鬼才的写作者,诸如李盆和梁边妖等等,似乎都有这样的特征。
《羊呆住了》这本书里有很多《失焦的马》这样的短篇,捕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偏移或者走神的小瞬间,其中许多奇特又准确的观测方式会令读者会心一笑。一定程度上,《羊呆住了》和卡尔维诺写作的敏锐与轻盈,三岛由纪夫(譬如《午后曳航》)写作中对日常中的崇高的再现都可以有所联系。当然这个比较还是有点走远了。
对于学建筑和城市的朋友,我强烈推荐《城市图像学》和《农村图像学》两篇。(这两篇是他创作中篇幅长一些的。)卡尔维诺1983年3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硕士班的一次讲座上提到:
“从某个身为城市规划专家的朋友那里,我听说这本书(《看不见的城市》)涉及到了许多他们的问题,并且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背景是相同的。”
如果大家还能继续容忍我的话,我想说李盆的这两篇同样涉及到了很多建筑学、城市学里面用更学术的语言讲出来的问题。当然,李盆老师仍然是用很李盆的方式把这些东西写下来的——易于感觉而难于确定。
激烈变动的2020年使得所有东西都在变得泛政治化,坦白讲,我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很多影响。但我觉得这种泛政治化是遗憾的,对写作者来说也值得警惕,因为它令很多东西都变得紧绷,仿佛每一个人随时都在准备下一场论战。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能仍然拥有勇敢的文字、理性的文字、真知灼见的文字,但越来越少有松弛、幽默或者狡黠的文字。《羊呆住了》属于后者,值得我们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