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斗:唐人街黑暗时代的帮会之争

有这样一群人,国内战乱频繁,苦无立锥之地,他们背井离乡,远赴重洋谋求生路。有的人被迫立下契约,被称为“猪仔”去了东南亚;有的被贩卖到拉丁美洲当劳工;还有一部分称为"赊单工",付出一张高额的船票被骗卖或偷渡奔赴美国。这些出洋谋生死里逃生的华工在世界各地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无数金钱与价值,却无一受到当地公正的待遇。在美华人淘金修铁路做苦力,1869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备受欺凌下,他们不得不聚居在一起,合力抵抗,慢慢他们聚居的地方就被叫做唐人街。

美国作家、历史学家苏思纲数年来搜集关于唐人街的各类资料,结合新闻报道、文学著作等,去伪存真,凝结历史沧桑,写作纪实文学《堂斗》一书,力图展现二十世纪初三十多年的唐人街四次“堂斗”历史与根源。作者结合当时历史变迁,谋篇布局宏伟大气,描写人物众多涉及各个阶层,细致描摹出了黑暗时代那一段鲜为人知的纽约唐人街华人黑帮传奇。
早期华人移民来到纽约,主要从事洗衣、卷烟工、种植工等苦力,住在阴暗潮湿的寄宿公寓,时不时遭到政府的驱逐。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人移民自发结成互助社团,要么是同乡关系的地域性社团,要么是同姓华人的宗亲会,要么是结拜兄弟组成的被称为“堂”的社团。这样的社团既是表面的慈善组织,同时也参与了很多的黑帮活动。所以虽处在美国纽约,唐人街仍处于中国式传统宗族法制与家庭伦理管理的传统文化管控体制下。唐人街这片狭窄的土地上,勤劳与压榨、黑白两道并存,民族之间的争斗隔阂此消彼长,移民背景下,无辜的底层华人在多层盘剥之下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堂斗》从1878年李希龄奔赴纽约开始,这个原叫“王阿龄”的广东瘦弱年轻人,受当时旧金山唐人街最高管理机构“六大公司”指派来到纽约,计划建立秩序,沟通黑白两道发家致富。他建立了“联谊堂”,隶属于洪门组织,也顺势成为纽约唐人街的第一代教父。
李希龄头脑活络,一来纽约结交纽当地白人权贵与坦慕尼协会,娶了美国妻子,成功在政府机关挂职,1880年被任命为纽约县副治安官,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担任公职的华人。他频频举办慈善活动,助阵总统竞选。两道间一手遮天,暗地里控制各大帮会,划分势力范围。从赌场、鸦片馆、妓院等不法生意中抽取提成保护费,和警察达成“双赢协议”,贿赂警察求取保护,这样的双方精诚合作,促成了李希龄成为纽约唐人街的真正主人。
李希龄就如同上海青帮大佬、潮州帮跛豪一般游走在龙争虎斗的江湖之中。他衣冠楚楚,温文儒雅,在白人社会与黑帮之间自由行走,出手阔绰,躲过暗杀,藏在后方细心筹划,有胆识有谋略,他是唐人街黑帮历史的见证人与名利场上的参与者。
拜关老爷,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法律与罪恶之间诞生的安良堂,隶属于李希龄及其盟友,成为唐人街势力庞大的帮派。据史料记载,当时由三条街构成的唐人街每家店铺背后都隐藏着赌场或鸦片馆。巴尔扎克说过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巨大的产业链条后的经济利益驱动下,这些为金钱目迷的人不甘心任人欺压,于是就成了喜欢攫取的飞鹰。 赌场丰厚的收入令其他帮派对安良堂觊觎不已,其他势力也蠢蠢欲动,打算来分一杯羹,这其中就有后来崛起的协胜堂。

一个利胜事件成为唐人街两大帮会首次交锋,从此以后几十年的血雨腥风在唐人街两大帮会中掀起,唐人街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黑帮时代。黄金的枷锁是最沉重的。《堂斗》里讲述的二十世纪初唐人街几大帮会的四次堂斗,都为金钱而起,到1934年安良堂、协胜堂双方进入暂时的平静而结束。
安良堂、协胜堂还有后来加入的“四姓堂”,受贿的、正义的、民族偏见的警察,本地的活动团体与纽约黑帮诸多利益共同体都卷入其中,错综复杂的唐人街一度陷入混乱难以整治,很多华人纷纷搬离。堂斗的主要形式就是安良堂贿赂警察,协胜堂揭发检举武力威胁敛财,互相派枪手悬赏暗杀或当街刺杀其成员,谋划各类凶杀案纵火案,进入对方地盘收取保护费。你方唱罢我登场,警察与法庭成了各大黑帮的工具,各方势力游走穿插其间。而美国的各种排华法律与对华人的恶劣程度又一定程度上让华人被迫投向各大堂会寻求庇护,这样的恶性循环堂斗之争从唐人街蔓延到了美国其他地区。双方一边挑起事端一边花钱摆平,签署和平协议,反反复复的堂斗直到美国大萧条时期才渐渐进入尾声。
作者苏思纲在篇末总结了大规模堂斗的消失原因,一方面美国的大萧条影响了唐人街的生计,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侵略让海外华人心系故土。拳拳的爱国心下,他们四方奔走,踊跃捐款。国难当前,国家利益远远高于堂口利益。1933年,纽约华人在三月份就已经筹集了一百万美元,很多堂会开始转向成为主流合法社团,后来成为华人在美政治主要力量。
国学大师林语堂在1948年的长篇小说《唐人街》里写道:"硬的和松脆的东西迟早都会破裂,但柔软的东西仍然存在着。"唐人街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时期,而勤勉努力的华人经历了华工之苦,唐人街扎根之痛,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在为存在已久的排华情绪,为自己的合法权益继续奋斗奔走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