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你真的了解吗?

图丨文 逆光鱼
几年前,笔者驻足在卢浮宫的展馆内,面对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各式珍宝,内心无比震撼。而欧仁·德拉克罗瓦的那幅《自由引导人民》更是让笔者一见倾心,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从画作中我们看到了这么一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位女子右手高举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带领着各界民众一起反抗君主专制的波旁王朝,体现出人民群众为自由而战的决心,映射出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政治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和平的口号相呼应。那么,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翻开《法国大革命思想史》这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通过阅读本书,笔者发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无法简单的归因于某一个大因素,更多的是源于众多小因素的推动。一方面,向所有封建专制的国家一样,法国贵族阶层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大量的既得利益。他们不纳税却拥有着全国2/3的土地、金钱和奴隶,他们什么都不做却享受着优裕的生活。而对于承受着沉重赋税的下层阶级的平民来说,实属意难平。统治阶级的剥削便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十八世纪后期,随着城市资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在推动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不再满足于现有的财富和阶级地位,他们急切想拥有与贵族阶层同等的特权。但统治阶层不可能轻易放弃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甚至想尽办法阻止资产阶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越演越烈,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另一个诱因。除此之外,由于封建统治阶层的腐败、对外战争的失利、致使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危机。为了度过难关,他们开始变本加厉的剥削平民阶层。不堪重负的平民不得不团结起来进行反抗。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与罗伯斯庇尔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思想先驱者卢梭,主张天赋自由、平等,他与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思想家们的理念被广泛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意识,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正是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天主教会的批判,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基础。大革命期间重要领袖罗伯斯庇尔也曾深受卢梭思想影响,对暴力和死刑持反对态度。在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罗伯斯庇尔的认知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众多革命者一样,他认为以牺牲一部分无辜者为代价来赢得一场"伟大"事业的胜利是值得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流了少量的血,获得了公众的自由。无疑,曾砍了几颗脑袋,但都是罪犯的脑袋。正是通过这次暴动,国民才获得了自由”,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思想变化导致在九月大屠杀中,群众和民兵冲进监狱,杀死了一千多名普通刑事犯。

|一场激进启蒙运动的产物
通过阅读本书,笔者发现从性质上和本质上来说,法国大革命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革命,因为诸多启蒙思想环绕且能从中发掘对自身最有利的部分为己所用。从革命本身的结果看,它具有根本性和彻底性。对后世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都提供了养料。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社会与立宪原则奠基了现代政治世界。第一次持续尝试建立一种以人权为基础的现代性理念。追求“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
丨结语
纵观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这场革命涉及到了所有阶级,并且在政治、思想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变革,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这场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让欧洲大地刮起了革命的浪潮。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通过阅读本书,笔者发现尽管这是一场由资产阶级联合平民推翻封建制度开始的大革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在成功后却在代表各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之间出现了无法修补的裂痕,正如美国大选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力量互相厮杀,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关于人的革命,却没有落实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概念,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失败的、不彻底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