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根《法国大革命思想史》的线头,作为理解的第一阶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法国大革命思想史》[英]作者乔纳瑟・伊斯雷尔,研究启蒙运动的历史学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译者:米兰,巴黎政治学院毕业,现居巴黎。
一位深耕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作者,与另一位专攻政治领域的翻译为我们带来的作品。我想,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工具书/参考书来时常翻阅。
一、为什么要读《法国大革命思想史》?
作为理解左派和右派这两个概念不得不知道的知识。它的由来,即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实在是太重要了。1789年7月9日至1791年9月30日这段时期,发生法国大革命初期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法国宪法制定会议(以下简称制宪会议)。
在会议上,温和派的“保皇党”议员们,他们反对彻底的革命、主张建立类似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权,他们坐在了议长的右边;而激进派的“革命党”议员们,他们主张完全限制君权。为了和保皇议员有所区分,他们选择坐在议长的左边,从此便产生了“左派”和“右派”两种称呼。因此“右派/右翼”这个词也代表着支持贵族、或教士利益的保守派,而“左派/左翼”这个词则代表反对这些阶级的利益的改革派。这种划分方式不仅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流传了下来,并随之传遍欧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直至今日。
当然,纵观整个人类进步的历程法国大革命有它独特的参考意义。有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力。科学革命,指启蒙运动的兴起。工业革命即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政治革命,即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
二、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是孕育了法国大革命的摇篮,是一次以法国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18世纪的法国虽然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但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用科学真理给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以毁灭性打击。航海家哥伦布和麦哲伦等在地理上的大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这使得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历史上把这段时期成为启蒙运动。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在法国逐渐兴起一股进步力量,他们开始试图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束缚。在封建领主和宗教教会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盘剥下,
从1700年至1800年法国人口增长了约三分之一,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的发展却无法与之同步,大多数年份粮食短缺、物价飞涨,而生活在城镇人的实际薪资却下降了10%-12%(节选自P9),
于是农民、工人对贵族、主教的矛盾变得日益激烈。
三、读《法国大革命思想史》前必须了解的知识
本书的写作思路开始于法国大革命第一阶段结束,即1792年的一场酒会。为了纪念革命的初步成功,席间共有16次祝酒。这16段祝词可以作为切入这段历史的一个很好的着眼点。
第一次,庆祝法兰西共和国落实了“人的权利”。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上,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力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确立了“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原则,并废除了封建特权,剥夺了国王的否决权,左翼改革派在制宪会议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人权“这个概念第一次正式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第三次,献给法国国民公会取得的成就。1792年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王权后决定在普通民众选举基础上设置最高立法机构,即国民公会。国民公会拥有最高权力──立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重大立法都由国民公会通过,行政权:由21个委员会掌握。1792年国民公会当选议员共749名。其中右翼约160人、左翼约140人,占绝大多数的还是中间派。

在左翼“改革派“的阵营中,一个概念经常被提及,那就是民粹主义。
在1793年到1794年这段时间里,他们还遭到”山岳派“(即左翼改革派)的排挤,该民粹主义阵营得名于其在议会中左边最高处的坐席,他们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平民的感受是大革命唯一合法指南并中断了大革命的进程,推行了10个月的恐怖统治(节选自P26)
民粹主义会导致从政者被民族主义劫持,就是他们明明知道有些观点和做法不对,但为了博得公众的支持,他们也会那么干。—新浪网
民粹主义一词最初来源于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由于过分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制度合法性的依据。通过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诚如新浪网的点评,民粹主义与平民主义其实并不适合划等号,社会精英阶级能从平民阶级脱颖而出,进而掌握一部分权力、名望、思想导向权自然有其中的道理。
第十二次,献给潘恩。潘恩可以称之为“美国体制之父”。美国在现代社会的认知中,可以说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词。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便是这位。他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常识》这本不到50页的政论小册子里。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四、后记
《法国大革命思想史》一书名原名:从《人的权利》到罗伯斯比尔的革命观。共计808页,其中“人物群像”占了114页,如图:

里面详细描述了每一位书中提及的人物他们的原名、背景、年份以及主张。把晦涩难记的外国人物一下变得鲜活了起来。
历史中的变革,一般都能溯源到某一类社会人群的“不满“中。随着反对势力的日渐庞大,开始影响到诸如:贵族、宗教、皇权、领主等等对立阵营。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从人的”思想史“出发,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客观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平等、自由、民主、女权、奴隶解放、无神论、言论自由、君主专制、这些外国史与中国史差异感较明显的概念。当然,想要读懂这本书,或许还需要辅以诸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潘恩的《常识》《人的权利》以及许多18世纪的哲学著作,才能完全理解西方自由政治体系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另外,对于同一时期发生的美国独立革命也能从知识体系的角度起到很好的关联作用。
图 / 文:Jaylin 詹佳林,一个忠于原书的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