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书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行为投资风险
- 自我风险
以牺牲正确决策为代价来满足我们对自我能力的认同,比如老生常谈的所谓过度自信。·选择偏差:倾向于赞赏自己选择的投资方式,诋毁自己未选择的其他方式。·过分自信:对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自信超越了实际的情况。·确认偏差:倾向于寻找能够确认自己投资理论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否定的信息。·禀赋效应: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它,就认为这只股票变得有特殊价值的倾向。·塞默尔维斯反射(Semmelweis reflex):条件反射性地拒绝接受与自己坚持的观点不一致的信息。·幻想控制:倾向于相信我们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市场,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错误共识:高估了其他人对我们投资理念的认同程度。
- 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指的是由于得到的信息不完整、有缺陷或未加正确权衡,从而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基本概率偏差:倾向于忽略概率,而过于关注更引人注目的特定信息。·盲点偏差:能够辨别他人思维中的错误,而不能辨识自己思维中的错误,即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Rumsfeld)说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信息偏差:错误的执念,认为更多的信息(无论多么琐碎)总能更好地帮助做出投资决策。歧义厌恶:偏好已知风险,忽略未知风险。·保守主义:不能快速接受新的信息,并错误地相信未来会和过去很像。·琐碎:过于重视微小细节的信息。·正常化偏见:低估市场崩盘及其潜在的危险性。
- 情绪风险
情绪风险源于我们对风险的感知程度,以及我们对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渲染。·情绪启发式:风险感知能力会受到当前情绪的影响。·同理心偏差:低估了情绪、高估了逻辑对我们决策的影响。·消极效应:相比积极的方面,负面的事件或思想对我们的风险感知影响更大。·积极偏见:错误地认为我们不太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鸵鸟效应:试图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来逃避风险·风险补偿:基于主观的风险认知来调整冒险行为(比如司机在系上安全带后开始飙车)。·克制偏见:错误地认为我们有能力在情绪波动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 注意力风险
我们习惯于用相对的方式来评估信息,并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过分关注那些“突出”的信息。·锚定效应: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过于依赖眼前的信息(比如股票的价格)。·易得性偏见:由于信息的容易获取性而高估了其影响或可能性。·注意偏向:由于我们对某一问题的反复思考,而无法判断其实际的重要性。·本土偏见:倾向于认为国内股票比国外股票更安全、可知性更高。·框架效应:我们对风险的看法会因其是损失还是收益而变化。·曝光效应:倾向于低估熟悉公司的股票风险。
- 保守主义风险
保守主义风险是我们喜欢收益、讨厌损失,喜欢现状、讨厌变化的心理偏好的副产品。人们总是把盈利的股票卖得太快,而把亏损的股票持有过久。厌恶损失:对收益和损失感觉的不对称,因损失而来的失落感的强度远超因收益而来的愉悦感的强度。·现状偏见:人类对一切都维持现状的偏好。·沉没成本谬误:认为为了弥补过去的损失,必须冒更大的风险。·正常化偏见:认为一切都将永恒。·零风险偏见:选择将风险降低到零的方案,即使有性价比更高的其他方案(但不能消灭只能降低风险)。
·处置效应:股票一旦上涨马上卖出,一旦亏损却长久持有。·双曲贴现:倾向于为了眼前利益而大幅贴现未来可能的收益。
克服风险的原则
(1)一致性。制定投资原则并始终执行思考:“程序可以战胜人力。”提问:“如果我能自动做出一些决定(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我在其他领域的结果是否会有所改善?”行动:为基金的买卖、持有和再投资设定系统参数,并遵循这些参数。
(2)清晰性。正确的股票选择方法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忽略一切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每件事情都是重要的,那就没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思考:“有比没有好,但少比多好。”提问:“这个决策中最重要的3~7个因素是什么?”行动:除了以上3~7个因素,其他噪声统统忽略。
(3)勇气。在确定资产泡沫时,我们可以考察6个对象,但要注意的是,它们极少同时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当它们同时出现时,投资者应该立刻做好准备)。
1)估值过高。在美国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崩盘之前,股票价格都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杠杆过高。无论消费者还是企业,在货币宽松时期都背负着庞大的债务。
3)宽松的放贷标准。泡沫时期的市场会让人们对风险放松警惕,贷款标准因此也相应放松。
4)普遍的看涨情绪。积极心理既是产生繁荣的原因,也是繁荣发生后的结果。
5)低波动率。波动率低显示了投资者已经习惯于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获得极大的回报。
6)热衷于高风险资产。一方面价格泡沫提高了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比例,另一方面此时投资者也容易错误地加重股票的权重。
思考:“最好的做法,就是经常什么都不做,但并不总是如此。
”提问:“我的恐惧(贪婪)与大众的恐惧(贪婪)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
行动:当股票变得与长期估值背离,并且相差两个到三个标准差时,就要逐渐采取防御性措施。
(4)信念。思考:“用多样化来展示谦逊,用信念来保证成功。”提问:“我是否为被动型基金支付了主动型基金的费用?”行动:在你的25~30只股票中进行多样化投资,以确保不会在单一方向上过度投资。
选股条件
·是否有历史表现的记录(通常超过5年)?
·生意是否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管理层值得信任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买下整间公司吗?
·这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有相近的替代品?
·这个公司在困难时期有定价权吗?
·它的定价能否保证利润?
·为什么其他人忽视了这个股票?
·这家企业的工会如何?
监管条件是否有利于企业?
·消费者对品牌有忠诚度吗?
选择基金条件
1、最近规模>5 亿;
2、最近 4 个季度平均仓位≥60%;
3、最近 4 个季度重仓股平均更换比例≤70%;
4、近 1 年内基金经理未发生变更。
5P选股法
(1)价格(Price):永远不要出价过高
(2)品质(Properties);
(3)陷阱(Pitfalls);
(4)人(People);
(5)推动力(Push)。
衡量标准
(1)净收入(net income):利润是否为正?
(2)营运现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12个月营业现金流为正吗?
(3)资产回报率(return on asset,ROA):资产回报是否每年有所改善?
(4)盈利的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去年的营业收入是否超过资产回报?
(5)长期债务与资产比率(long-term debt vs. assets):长期债务与资产比率在下降吗?
1)营运资金/总资产:衡量流动性。
(2)留存收益/总资产:衡量杠杆。
(3)息税前利润(EBIT)/总资产:衡量盈利能力。
(4)股票市值/总负债:衡量偿付能力。
(5)销售额/总资产:衡量资产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