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禅宗与净土宗

看完易中天的《中国智慧》,引起我对禅宗的兴趣,也在想,为什么今天中国的佛教净土宗会如此普遍,几乎有名的寺庙都是净土宗的天下,而禅宗却望尘莫及呢?
这个问题也可以换成,怎样形式的宗教能传得更普遍?
首先不能太复杂。像唯实宗那样追求复杂思想的宗教是绝对不会普遍的,因为它的思想实在是太深奥了,已几乎变成一种纯哲学,懂得的人没几个,如何能传教呢?像律宗那样追求复杂仪式的宗教也是不会普遍的,它讲究五戒、十戒甚至二百五十戒,绝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所以,宗教要流传普遍,必须简化。禅宗和净土宗就是简化后的佛教。
但是,又不能太简单。禅宗之所以没有净土宗的规模,就在于太简单。
净土宗讲究只要口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当然不是现在,而是死后。所以,信仰就变简单了,念念经、拜拜佛,就能达到彼岸世界。这样的宗教,才有普遍传教的可能性。
而禅宗呢?它连念经也不要了。因此,禅宗“不立文字”,不用念经,也不用打坐,不要执迷于这样东西,该怎样就怎样。
看《五灯会元》,很多有趣的公案。举个例子,有个人来见一位大师求佛法,大师说:“您来过这儿吗?”那人说没来过,大师说:“好,吃茶去。”另一个人也来求佛法,大师问“您来过这儿吗?”那人说来过,大师说:“好,吃茶去。”这时院主就懵了,说怎么都让他们去吃茶呢?大师说:“院主,吃茶去!”
也就是说,哪有什么佛法让我们追求呢?该干嘛干嘛去,砍柴吃茶,都是佛法。禅宗除了不读经书,还呵佛骂祖,更有甚者,说“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
那禅宗追求什么呢?追求顿悟。六祖慧能据说就是听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顿悟的。另一位禅师听到一首艳诗“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而顿悟的。
禅宗主张顿悟,可能够顿悟的人,能有几个?这样的宗教,能普遍传开吗?禅宗看似简单,实则最难,顿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除了一些有文化的士大夫们去参参禅外,普通老百姓哪能这么搞?还是口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