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the white tiger带来的联想

几年前去印度的一家美国公司出差,在班加罗尔。在此之前虽然有很多的印度同事,但也只是工作来往而已。对于印度的种种传言,是夸大还是事实并没有人在意。虽然印度是我们的邻居,并没有多少中国人想去了解这个国家。对很多人来说,仿佛印度的存在只是被拿来作为参照物和坏例子来彰显我国的优越性和各种成就的。
当得知北京没有直飞班加罗尔的航班是有点意外。就算是不了解印度的人也大概知道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未来的希望。不但没有直飞的,连联程的飞机都没有。所以必须要在孟买转机取出行李再登机。在孟买机场待了几个小时。到班加罗尔时已是早晨。疲惫的我出机场见到外面是一排出租车。
一个又黑又瘦的司机跑过来帮我拿行李,上车前对司机说一定要打表,他点头满口应承。他会的英语不多,一路话很少,我看着外面破败的景象有点失落,不停的拿手机拍着。这就是印度的硅谷吗?到了宾馆,我准备付钱。司机抱歉的对我说,记程表坏了。我心里不快,第一反应就是果然遇到了黑车。心里做好打算如果他狮子大张口就跟他理论。结果司机说了一个数,大概是北京出租车价格的一半还少。我掏出钱递给他。他谢过走了。我知道里程表并不是真的坏了。
几年后读到这本白虎,又想起了那个司机。想起了在印度的那一个月。尽管书中的主人公Balram最后到了班加罗尔,但是主要的情景还是发生在Laxmangarh和德里。那个司机,会不会是另一个white tiger呢?
在班加罗尔工作的地点是个Tech Park,据印度同事说班加罗尔有十多个这样的Tech Park。很多的跨国公司在里面。每天早上酒店的司机会送我过去,经过破烂不堪的街道。有人在茶棚里喝茶,有人在饭棚里吃饭。正如Balram所说,印度南方人吃的怪怪的,既然印度的北方人都不适应,更何况我一个中国人了。于是这一个月里我只吃一种能吃的饭,叫做Chinese Non-veg Combo,85卢比一份。可是它一点也不中国,我跟同事开玩笑说它是Non-Chinese Non-veg Combo,可就是这道菜救了我的命。我对印度同事说这菜好便宜啊。印度同事说,你见到我们上班路上那些路边摊吗?很多人在那里吃饭的。你花一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吃一顿,但是,我知道你肯定吃不下去的。。。当读到:India is two countries in one: an India of Light, and an India of Darkness时,我想起了那天印度同事对我说的话。那些在路边吃饭的人是来自darkness,而在Tech Park上班的,是在另一边。。。酒店环境很好,Tech Park的环境也很好。可是在这之间,是darkness。
在欧洲出差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印度同事,给他看我在班加罗尔时的照片。看到班加罗尔议会大楼时,他说,你知道吗?我们都说这里面住的都是强盗和小偷。。。印度的腐败在书中描绘的淋漓尽致。选举也只不过是个笑话。在班加罗尔时刚好是遇到邦选举。那几天酒店不提供酒精饮料。每天司机和同事都在车里讨论谁能赢,是BJP还是congress。我听着郁闷。同车的几个同事都来自新德里,有两个和我一样是第一次来班加罗尔。他们都支持BJP,我对kishan说,有什么用吗?谁上台不是都一样。kishan认真的对我说,不一样。congress很腐败的,我不是说bjp不腐败,可是congress更腐败。比如我们家有条烂路,如果bjp赢了,会修路。如果congress赢了,什么都没有。另外Modi是个好人,我是给Modi投票,不是给bjp投票的。。。在印度的同事,无一不对Modi给予很大的希望,可见他深入人心。而最后的结果?有一天我看到他们几个很沮丧的听着新闻。我说,我听说bjp得了多票,这不是好事吗?kishan说,bjp赢了多数票,但是输了选举。怎么会这样?他解释说,因为congress联合了另一个失败的小党,所以在票数上压过了bjp。。。
书中Balram的种姓是Halwai,Sweet Maker,在印度有很多种姓,去班加罗尔宫-前土邦王公的宫殿参观时,见到有一张关于种姓介绍的图片。尽管印度独立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仍旧在一些人心里根深蒂固。关于种姓制度和印度同事探讨过。他们眼里种姓制度是这样的。种姓制度本来只是跟职业相关。英国人来了以后为了维护统治,刻意的强化种姓的优劣。以达到divide and conquer的目的。英国人走后,产生了更大的混乱。种姓原本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把人分三六九等是不对的。那现在的印度人还在乎种姓吗?同事说,在大城市是淡化的。你在大城市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工作,没有人在乎你的种姓。但是回到乡下,种姓是很重要的。如果男的娶了低种姓的女人,要拿很多的嫁妆。在书中,Balram因为亲戚结婚,家里给嫁妆负担太重不得不辍学去在茶棚工作。嫁妆又是另一大问题。我问印度同事,真的会那么多嫁妆吗?Anup告诉我,就我来说,我不想要嫁妆,我跟我岳父说,你把钱留给自己吧。我们俩有钱。但是在乡村,的确会给很多的嫁妆。另一个同事问我什么时候结婚。你们中国人结婚办几天啊?我说1,2天吧。他说,在我们印度,结婚最少要4天,请上千人都不是不可能的。。。世界在变,印度和中国变化的尤其快,正如Balram最后说的,My humble prediction: in twenty years' time, it will be just us yellow men and brown men at the top of the pyramid, and we'll rule the whole world. 也许到那个时候,caste,arraged marriage都会成为历史吧。
再说印度人及其的nice,甚至让我从印度回来以后成了个印度粉。酒店的服务人员的殷勤是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尽管他们得不到小费,还是对你笑脸相迎,无微不至。几天晚上吃完饭我连续的点了masala tea,有一天吃完饭,服务生问我,今天还是masala tea吗?也许他们和Balram一样来自乡村,能够在酒店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是很体面了。另外警察也对我很热情。因为帮同事带了一箱药回国,在机场安检时。警察看到我的一箱药什么都没说,还提醒我不要把贵重的东西放箱子里,然后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印度,对印度的印象如何?我问印度同事Lax为什么你们国家的警察那么友好,他说,上面告诉他们一定要对外国人友好。我说,哪怕是中国人?Lax说,对,哪怕是中国人。
书中很多地方提到中国,印度人的确对中国很向往,很想要了解中国的情景。在印度人看来,我们是榜样。于是在聊天的时候经常是一群印度人围着我问这问那。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能挣多少?中国的房价有多贵?聊到很晚的时候,说一句:蚊子太多了,我们回去吧。是的,班加罗尔有很多很多的蚊子,密度甚至超过非洲城市。书中最后那段班加罗尔的承诺是做到了(The health minister today announced a plan to eliminate malaria in Bangalore by the end of the year),疟疾基本上在班加罗尔已经被消灭了,政治家的承诺也不是全不靠谱。讽刺的是,哪怕是印度的蚊子也要比中国的温和。每当加班到晚上9点,准备回酒店的时候,那时候车是最难打到的。往往会等半个小时,这时候蚊子就像是一朵云在你头上身边。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挥着手。终于等来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只发现车里面也全是蚊子。但是司机却若无其事,甚至连手都懒得挥一下。如果你被印度的蚊子咬了,别担心,不痒一会儿包就消了。。。
书中的the Great socialist,让我想起了有天和Kishan,Lax在街上吃冰淇淋,我看到一个人物的大幅画像在路边。我问Kishan,这人是谁啊。Kishan说,这是个政治家。我又指着全是坑的路问,这路怎么这么破啊。Kishan说,你想知道路为什么这么破吗?他指着那个政治家的大幅画像说:这就是这路为什么那么破的原因。Lax指着一个围墙内像是庄园的地方说:你看,那里面的路很好,环境也很好。这就是印度最大的问题,有钱人私人的领地非常的好,但是在外面,穷人就生活在垃圾里。
在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印度还做一些call center,outsourcing的低端工作。甚至我们公司的it都是印度人,说着一口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如今印度已经有很多科技公司,更多的startup在崛起。如果你在2005年以前读river town,你觉得那就是中国。如果你是外国人,想了解中国可以读这本书。但是如果今天有个外国人读river town来了解中国,那只能说是刻舟求剑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了。相信现在的印度和书中描绘的印度有了很多的不同吧。我还记得开玩笑给kishan看印度人趴火车的照片说,在中国的internet上,好多这样的照片。印度人坐火车真的这样吗?kishan说,我小时候是这样的,甚至我上大学的时候都是这么到学校的。你知道有时候上面风很大,你的脸都吹变形了。跟对面的人说话都要喊。我说,你为什么不坐里面啊。kishan说,里面要买票的。Lax说,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火车都不一样了,顶上都是光滑的,你就是想趴火车,也上不去啊。。。也许我们也该换种方式看待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