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束光—少有人走的路,做兼职妈妈

儿子从出生到现在两岁多,一直是跟我睡。从婴儿时候的一小时醒一次到1岁多开始能睡整觉,日没日夜没夜的,老母亲熬了两年,总算没有顶着黑眼圈打着哈欠出门了。
却发现一转眼到了可怕的两岁。
早上把还撅着屁股睡觉的娃叫醒,七扭八扭的穿完衣服,刷牙、强行哄着洗脸,吃早饭。收拾掉在地上的饭粒,拖地,晾衣服。可算是把家务做了个七七八八。一扭头——-娃尿了,傻不愣登站着那里,吵着要换裤裤。
过了会儿,看见杯子,要喝水,自己的水杯不喝,非要把挂脖杯里的水倒在玻璃杯里。“砰砰砰~~~”稀里哗啦,玻璃砸碎一地。
有个最近很火的抖音段子倒是形容的很贴切:你说娃这么小,他能干啥呢,啥也干不了,但是他能让你啥也干不成。活脱脱把你变成一条24小时的狗,围着他转一刻不得闲。
可怜的老母亲,心稀碎的一地,何日是个头啊。想老娘没生你之前,也是活脱一文青少女啊,现在成天顶着屎尿屁,眼里一阵迷茫。
这本书让我看见了一束光—原来,管理好娃,可以省出时间来做个兼职妈妈。
这本书的风格我很喜欢,没有大量的理论堆砌,只有简单干脆的经验之谈,但是很有用,个人觉得很多方面很受用。还是说说这个最主要的观点,为什么可以做个兼职妈妈,如何做个兼职妈妈。
“2岁之后,拒绝当孩子的仆人,建立权威开始管理自己的娃”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十八岁成年有三个阶段。
0-2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做孩子的仆人,相应孩子的一切需求。
2岁起-13岁,是第二个阶段,开始要转变养育方式,管理孩子建立权威,让孩子围着父母转。因为2岁起,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很强烈的自我的概念,而2岁前的方式让他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服务的,他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所以有了太多的操控意识,如果继续下去,对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是不利的。
2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该做什么,他只知道自己想要父母做什么,他不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有利的,他不知道什么事情是有趣的,他只是固执的”不要不要“”我要我要”。
所以这个阶段,父母要开始建立自己的权威,需要果断、善于管理,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父母。你不必在意孩子是否理解和赞同你的观点,说得再多,这个阶段的小屁孩他也无法理解。父母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知道哪些是需要规避的,这就是现实。
所以不要再做二十四孝妈妈,这是改变的原因,也是一切行动的开始。
“与孩子建立界限,让孩子自我关注和自我管理,也就给自己留出了时间“
第一次当妈,实在是没有经验,上一辈的老观念也不适用;朋友的养娃方式也不一定合适。翻翻育儿书籍吧,满篇都是请关爱你的孩子,孩子是脆弱和敏感的,儿时关心不到位,长大了会有心理阴影。培养不到位,一不小心,人家的娃会背黄帝内经了,自己的娃还吐词不清。满篇满眼感觉到的都是焦虑。
所以,要从睁开眼的时间,一刻不停的死死盯住捣乱的娃,一刻不得闲;而娃也时时刻刻的黏着自己,挂在脖子上、坐在你腿上,就是不能离开人。
都累。
书里说的好。有几点建议,个人觉得很有必要。
1.逐渐减少为孩子做的事情,分配一些事情给孩子做。
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喝水,少做一件,孩子的能力强一分,他的独立和空间就多一分,老母亲的时间就多一分。
2.为他规划整块的时间让他自我专注和分配。比如半小时一小时的玩积木时间、玩玩具时间,哪怕拆了装装了拆,乱写乱画,都没关系。让他去。
事实上,你越关注他,他越不关注你,而且还会要求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安全范围内,规划出整块的时间,他不理你,你不理他。训练一段时间,他会逐渐拉长自我专注的时间,而父母只需要在孩子需要指导和寻求帮助的时候加以指导。
他学会了长时间的自我关注和自我管理,老母亲的时间又多了一分,喝杯咖啡的时间有了,看两页小说的时间有了。多好。
#让夫妻关系重回轨道,让孩子变成绕日行星#
让他们按照父母的要求和规划做事情。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会观摩父母的行为,从而从中开始掌握一些技能和认知这个现实的世界。而且好的夫妻关系,会给孩子带来稳定和安全的幸福感。
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
我在学习,并打算付诸实践,然后苟且偷闲放飞部分的自我,哪怕找回一点点当妈之前的少女情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