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的最佳伴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当我烦心郁结时,我会选择去菜市场走走,那是一个城市最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看看碧绿的黄光,摸摸通红的番茄,听听早餐铺子的对话“老板,来根油条”,一瞬间,啥烦恼也没了
结果,有个人跟我有同样的癖好,他说“到了一个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这段话就是出自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老的一句名言。我想,单凭这句话,就能迅速拉近这位可爱老头和我的距离。
写这些“好吃的”散文的时候,汪老已经是花甲之年,边写边步入古稀之年。这个经过上山下乡时代洗涤过的老头,被扣过右派,下过牛棚。
这个本应看透桑海沧田的老头,可一点都不沉闷,不沧桑,在他眼里,生活的各个细节都特别有意思。汪老的文字也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平淡但最能抚慰人心。
汪老的绘声绘色给我讲他的老家,高邮的鸭蛋有多好吃,有多不同
再眉飞色舞给我讲,赶百里路也要去吃昆明的一碗米线
这老顽童还会给我慢条斯理讲,毽子怎么做,遛鸟是个什么文化,再给你侃侃茶馆是个什么东西
再用他庞大的知识库,给你描述描述他所见过的一花一草一木,山珍海味
你那叫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留点哈喇子,还长个见识,有时候恨不得撸起袖子按照汪老的菜谱自己做上一顿。
总之让你觉得文人也是凡人的感觉,也像我们一样每天会想着哪个东西好吃,应该怎么煮……细腻可爱,可亲可近。
如果立意高一点,汪老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罗素罗兰提到的“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品着汪老的文字,你总能相信,把汪老丢进一个荒岛里,估计也可以给你凑成一本百科大全,讲讲哪个草根子好吃,哪个特别苦,怎么平地搭个房子云云,怎么做小木筏。
我超喜欢那种吃到美食时,能够眉飞色舞、满心喜悦的人儿,真的好鲜活~ 看完汪老的文字,只想说,他真是一个博学多识的高级吃货啊。
如果我早生50年,也许我能和汪老做很好的朋友,在那个动荡不堪的年代里,做好彼此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或者他晚生50年,估计我们就是现在最佳的聊友。我会时不时带上一份好吃的,到他家小坐,请他品尝,请他鉴别,请他给我写篇文章,让他给我炒个小菜,帮忙配个小酒。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描述了大家怎么跑警报,跟很多影视作品描述得完全不同,昆明的躲空袭甚是惬意,汪老还认认真真解释了一下,昆明人为啥喜欢用“跑”这个词:躲,太消极;逃,又太过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昆明的跑警报,其实是个什么样子呢,用原文感受一下
“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跑警报说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难,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危险感,和看电影、遛翠湖时不同”
你品品,是不是悉数平常?是不是井然有序?像不像平常百姓家出门遛弯?哪里能读出半分战争的紧张感和沉重感?
难怪有作家曾这么说:
“我爱读汪曾祺到了这般情形:
长官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
辣妻欺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他。”
现在的铁粉加上我这枚铁粉,以后我逛菜市场,肯定会带上汪老的这本书
生活虽然很多时候非常操蛋,但也有不少美好,我们只是缺乏像汪老那样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