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新版了
有书共鸣 #书评# 林白《玻璃虫》作家出版社 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了,以也放了很久,读过,但没有印象。 那天看到封面那行字:我的电影生涯:一部虚构的回忆录。我心动,关于电影的书,我应该喜欢。 林白原名林白薇,这让我想起湘籍女作家白薇。再读到作者的电影生涯始于1985 年12月,结束于1990年3月,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当编辑 责编过两部电影。我想起某年在南宁,就曾经住在广西电影制片厂附近,还专门在电影厂门口看了看,却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张艺谋的单位。 “我只到机场去接过一次上海导演白沉,我是他将要拍的剧本的责任编辑,剧本是《乡音》《乡情》的路子,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白沉是一个瘦瘦的矮小老头,满头白发,特别白,脸 是红的。 我小时候经常看旧电影画报,知道白沉,知道他是从香港回来的。 我至今记得白沉把自己的双手交叉在一起紧紧握着,他说这是他设计的一个动作。 但白沉的电影最终没有上成。当时厂里说要上,过几个月就筹备,让白沉回上海等,我和部主任把白沉送回机场的时候他一再希望厂里要抓紧,部主任则不停地表示一定会抓紧,请他放心。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李翰祥导演的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曾经写过白沉,说他的运气总是“沉”,后来回来国内。没想到在《玻璃虫》这本书里,白沉的更故事又接上了,我的阅读记忆也链接上了。 接下来却不是写电影。而是写自己和十几个武打演员同住一个套间,在同一个厅里进进出出,要使用同一个卫生间,上同一个厕所,在同一个地方洗澡刷牙,在同一个阳台晾衣服,大门一关,就是一家人的住法。 林白总结自己分不到房子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后台没有势力和根基。现任领导觉得我是前任领导时来厂的,不是他的人,而分房小组的人个个都心明眼亮,洞若观火,加上我一没闹上吊,二没送礼物,明里没有招术,暗里没有计谋,在厂里又没有一伙人大造言论,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用的书呆子,三言两语就能搪塞过去,完全不必放在眼里。” 很习惯林白的这些文字,觉得她既新潮又独立。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小说,也不是一部真正的个人回忆录大量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被镶嵌在虚构的故事里。 这里有一段是关于《羊城晚报》的。“《羊城晚报》当年在南方影响甚大,陈青梅每在“羊晚”发一次文章,南宁的天空就会响起一声霹雳,害得南宁这边整日雷声隆隆,不光发表,她还得了“羊晚”的优秀散文奖,这就不止是天上的雷声,炸弹简直炸到了地上。天上地下,火光一片,南宁的大街小道噼噼啪啪,到处回响着陈青梅的名字。” 会不会是做过电影编剧?文字太有画面感了。 …… 搜索林白的资料,才知道我早已看过她的《长江为何如此远》 ,https://m.weibo.cn/1253383617/4545866473414840 才知道她生于1958年,我突然就爱上了她的文字,想要买她的作品。 反思自己,觉得读书也是杂乱无章。但是,文字的缘分又是很神奇的,该我知道的,该我喜欢的,总能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