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大概是金耀基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了。这本书初版于1966年。在半个多世纪以后仍被视为一部优秀著作。作者毕生的研究心血都放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上,此书将作者的基本关怀与框架搭建出来。
这本书是对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总体框架描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传统的中国社会。作者在征引中外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观点的基础上,总体论证了中国传统的价值系统、社会结构、文化特征、人格形式(国民性)等。第二部分则介绍现代性与现代化理论。作者将目光放到近代西方,同样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描绘出一个现代社会在理论层面的结构,及其在西方现实世界中的体现。第三部分,则是对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解读。通过梳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转型变迁,勾勒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所遭遇的困境、未来的可能方向等。在这三部分框架之中,其细节内容实则是社会学、历史学相关研究的基本结论,作者以宏大理论的关怀下展开论述。对于如今的读者而言似乎并无多少新意。
需要承认,在半个多世纪以后,这本书中的一些论点已经成为老生常谈,因此其启发性大为弱化。例如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描摹,已经在众多其它著作的书写下,成为今天人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界定,因而成了当代人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常识;而在本书中总结到的中国现代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三阶段理论,甚至已经写入了初中历史课本。也正因此,我阅读此书时也对论证细节匆匆略过而只读框架。然而这种知识变迁对本书抹去的吸引力,也许正说明了本书在50多年前的高瞻远瞩,令人敬佩。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有明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