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镜中世界”无非是荒诞现实的写照

读完爱丽丝梦游仙境再读这本书,感觉讽刺现实的意味更浓了.比如:
1. 海象和木匠带着一群牡蛎出发做美好的散步,结果却是把那群轻信的牡蛎吃得一个不剩(想到被骗去美洲的农奴)
2. 独角兽和狮子决斗,胜利的一方的奖品却是第三国的王权(欧洲强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3. 爱丽丝进到商店,想要的东西却总是在她触碰不到的地方,即使弄到手的东西(香苇)也在得到的同时就失去了吸引人的价值(幸苦赚钱买到一样又一样东西,但谁真的为此满足过?)
虽然不确定这是否是作者的本意,但姑且作为一种解读记录下来吧.
此外还有很多暗含的意思,比如爱丽丝作为兵卒一路向前升变为后.网上也有人将这比作通过接受教育,可以把身份从普通人变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个人也同意这种见解.不然作者既然在小说开头交代国际象棋的棋局,后面却以完全不符合国际象棋下发的路数让爱丽丝(兵卒)一路直行升变,就无法解释了.
在这层意思的基础上,考虑小说结尾的问题,就变得特别有意思了.
小说结尾,爱丽丝自问“到底是我出现在红国王的梦里,还是红国王出现在我的梦里呢?”
换句话说,到底谁代表“现实”,谁代表“虚幻”呢?
从爱丽丝(有识之士)的角度,红国王(本人虽没出场,但红王后已经充分代言了红国王的特质)是荒诞不经的,进一步推理,甚至可以解读为爱丽丝会反抗他的权威.
从红国王的角度,他才是真实拥有权力地位的,世界(镜中世界)本应按他的意志运转,像爱丽丝这样处处质疑镜中世界合理性的“异类”(红王后不止一次批驳爱丽丝,最著名的就是“证实”爱丽丝连加减法都不会的那一段),只能作为不和谐音被抹掉.
小说的结尾是一首小诗,解读起来更加困难.
个人姑且把它解读为:
人生苦短,若只求及时行乐,最终不过如梦一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Alexi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