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W+给孩子买绘本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这么不懂童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孩子还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老婆就开始给他挑绘本了。当时的我满肚子狐疑,嘟囔了一句:“他还这么小,看得懂个啥,全给你撕了,吃了。” 老婆不以为然,反问了一句:“你才30岁,懂得个啥?”
后来我不得不承认,老婆对了,因为现在4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自主阅读。
以后,每当将其给孩子买绘本的事,我家那位总会把上面的故事讲一遍,把我挖苦一番(乐观估计,这个事情,她会说一辈子)。不行,我得找一本好书补补自己的童书课,因为最近我英明神武的老婆大人貌似也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了。
趁着“女王节”来临之际,我赶紧入手了这本《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天,现在郑重分享给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宝宝,他/她就是不想睡觉
童书从童谣而来,童谣从摇篮曲而来。
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们唱儿歌了,最早关于儿歌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从儿歌出发,有爱的大人们开始发现孩子们喜欢有韵律的歌谣,不过可惜的是,从莎士比亚时代就开始流行的“鹅妈妈童谣”直到18世纪初才被印刷成书,这些书被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就成了最初的绘本。
不过,在这种童谣绘本被发表之前,已经有教育学家为孩子编著了《世界图解》这样的题材的读物,从此绘本不只是为了方便父母哄睡孩子,还成了传递知识的载体。当然,来自欧洲的清教徒也没有忘记将他们的基督教义做成卡片或者小书,送给殖民地的孩子。
所以,从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在思考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书,来帮助爸爸妈妈能更好地陪伴他们。那么,那些红极一时,甚至长盛不衰童书都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是内容与形式并重。
1. 内容为王
童书的内容是经过父母精心挑选的,因为每一位家长都会用自己认为最好的食物喂养自己的孩子,童书是精神粮食,肯定不能大意。
按题材。
童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儿歌/童谣/韵律书,这类书是对最早儿歌的发扬,通过押韵的歌词或者诗句,结合音乐让孩子获得知识,如《鹅妈妈童谣》、《戴高帽子的猫》;识字书,这类书属于工具书,如《<古兰经>木刻板》、俄语《识字启蒙书》;百科,如《世界图解》,《儿童百科全书》,以及后来的《DK大百科》系列;神话,如我们中国的《西游记》(17世纪末就被译成了英文《Monkey》);如寓言,如《幼儿的伊索寓言》;童话,如著名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还有风靡世界的《爱丽丝梦游奇境》系列;宗教/历史故事,如《天路历程》;恐龙的故事:如《旋风:一个时代的故事》;小动物的故事:这一题材有很多,如维尼熊,泰迪熊,比得兔等等;妖怪和精灵《在仙境:精灵世界的图片系列》,超级英雄与科幻等等。
按功用。
童书可以分为道德书,知识书,幻想书,情感书等。
道德书包括宗教信仰启蒙,正义,勇敢,诚实,冒险,明礼等品质的教育书等,这些书用来教导孩子符合社会道德观念和具备优秀品质,如《圣经故事》,《汤姆叔叔的小屋》,《鲁滨逊漂流记》,《巴比书》等;
知识书包括语言学习,数学,科学知识,地理历史知识,百科知识,这类书主要教给孩子知识,让他们学习使用的技能,了解这个世界,如《世界图解》,《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创造奇迹的人》,《米莎学英语》、《新英格兰启蒙》,《童子军》,《爱丽丝梦游奇境》;
幻想书,这一类书主要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开拓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如《汤米·提普拓普受难记》,《时间的折皱》,《黄金罗盘》等;
情感书,这类书主要满足孩子对无限情感投入的需要,可以抚慰孩子对爱的渴望,陪伴孩子情感成长,比如泰迪熊系列,《小象巴巴的故事》,《比得兔》,《小鹿斑比》,以及优雅的《小妇人》和坏男孩《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站在家长的角度:好的童书,它的内容一定是符合社会道德观念的,有利于孩子建立充沛的心理能量,有助于孩子建立知识体系,养成学习习惯,塑造诚实勇敢,培育冒险精神的。
但是,内容再好,童书是给孩子看的,如果孩子提不起兴趣,一切都白搭。怎样能抓住孩子的兴趣,让这些智人幼崽乖乖自己捧起书本去阅读呢?我们可以总结为传递内容的形式,也就是图书的形式。
2. 形式如糖
孩子没有不喜欢吃糖的,糖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感到快乐美好。所以,童书要让孩子喜欢,一定要赏心悦目,朗朗上口,还有让孩子们最爱的小动物参与其中,让身边毛茸茸的玩具或者漂亮的洋娃娃、小仙女在书里讲故事,而且可以把书做得可以玩游戏,甚至可以是纯漫画,或者干脆不是书,而是动画片。
赏心悦目。孩子在还不认识文字的时候,童书需要用大量的图片,最好是颜色鲜艳的插图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最开始相对简单的图画,到如今精美的插图,甚至大幅的彩绘,童书越来越成为作者和插画师的艺术品。
朗朗上口。孩子都喜欢顺口溜一样的诗句和歌谣。童谣类绘本用押韵的词汇教给孩子知识,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语言的美。
温暖陪伴。童书作者开始创作以孩子毛绒玩具为主角的故事书,让小熊,小猫,小兔子走进童书世界,让小女孩变小,走进小动物们,甚至是昆虫的世界。
读书可以好玩。立体书的出现,让孩子们的书耳目一新,它们有时候可以被当成玩具,书开始活了起来,它不仅仅是平面的图画文字,它可以是立体的场景,更可以是一处情景剧。
读书也可以好吃。在荷兰,聪明的人们发明了字母木模,这些木模可以用来制作印有相应字母的姜饼。于是,在18世纪的欧洲,孩子们可以拥有一本饼干做成的书,如果孩子可以认识饼干上的字,那么饼干就可以作为奖励,真正把知识吃到肚子里。
读书还可以不用眼睛。孩子感知世界,学习知识,有多时候不仅仅用眼睛,起初,它们更愿意把东西放在嘴巴里尝尝味道。所以人们发明了布书,塑料书,比如《拍拍小兔子》。有的童书还加入了嗅觉,比如“金色童书”系列的《嗅一嗅》里黑面包正在散发着清香。有爱的人们还为失明的孩子发明了可以触摸到颜色的书——《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3. 培养阅读习惯是一切童书的最终目的
童书可以用新奇的故事,押韵的诗句,鲜艳的插图,充满乐趣的机关,甚至是可以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种种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都是要让孩子们在打开书本时,获得阅读特有的乐趣。
而且一旦这种乐趣被孩子接受,他能从持续不断地被动或者主动的阅读中获得知识,见识的增长,在自己内心形成满足感,在同龄人中建立优越感,孩子将会得到长足的阅读激励,最后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孩子学校教育,以及今后终生学习的基本功。这也就是我在本文开头提到为一个1岁孩子买绘本的重要意义。
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泰戈尔
4. 总结
这本《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本身就是一本绘本,它具备了一本优秀绘本需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内容好,材质好,表现形式好。它用将近300页的精美插图,为孩子打开了一座童书宝库,带领他们发现更大的世界。
马克·吐温说:“我们不是都有幸成为一位女士,但是幸运的是,我们都曾是儿童。”
这本书为我们这些大人展现了童书的发展史,让我们能够发现童书一路而来,它是如何影响了更早的人们的童年,影响了我们,而且将会继续影响我们孩子的阅读世界。
翻开这本书,总是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童年那无数个无聊的假日,如果那时我能有这些书,该是多么幸福而富足。今天,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打开这本赏心悦目的书,开始徜徉这条童书画廊里吧。
本书作者: 罗德里克 • 凯夫(Roderick Cave),是英国印刷史学家和图书馆员,曾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大学合作,研究稀有书籍,并开发了信息科学的课程,著有《自然印象:自然印刷史》。 萨拉 • 阿亚德(Sara Ayad),是艺术史学家和图片研究人员,对书籍的历史特别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