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智慧宝藏的旅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达·芬奇的身份?画家、解剖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发明家……这些可能都会是选择,但很显然,这些又都不足以概括达·芬奇的成就。神秘肖像《蒙娜丽莎》、宗教壁画《最后的晚餐》只是他智慧世界的一角,甚至他留下的七千多页手稿也只是他那天才脑袋的部分产物,而这些遗留下的手稿已足够惊艳,许多人都从他的手稿中汲取过智慧和灵感。《撬开天才的脑袋》一书摘选了数百幅达·芬奇手稿,并进行详细解读,阅读它就像进行挖掘天才脑袋蕴藏宝藏的发现之旅。
达·芬奇手稿中流传最广、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应该要算《维特鲁威人》。在这幅手稿中,达·芬奇按照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关于建筑美学和人体比例的理论,绘制出了这幅“完美人体素描”。他在其中应用了黄金分割,图中人体各部比例都精准实践了这种奇妙的美学规律,此外,他还结合自己在解剖学上的研究,精细地描绘出肉体形态。它不单是美术速写,也是建筑学、几何学的应用作品,还是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典范,更是美的集大成者。人们不仅在美术课堂看见它,还可以在无数广告、海报、图画作品中看到它。
《维特鲁威人》的丰富内涵很好地诠释了达·芬奇的博学广才。达·芬奇手稿的内容跨越多个领域,包括工程学、地质学、生物学、解剖学等。他绘制了一系列战争机器和工程机械的设计图,例如坦克的雏形、飞行器、水泵、起重机等的草图,还有很多凝聚了他的奇思妙想和对世界的观察。他观察自然届的规律,探究人体的奥秘,而这些研究的背景都是在宗教管控严苛的公元十五世纪,所以,达·芬奇其实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
为了躲避潜在的危险,达·芬奇在他的手稿中运用“密码”进行记录和注释,不懂其中规律的人绝对看不懂其中内容,而单纯从密码角度也无法破解。但是,如果用镜子放在手稿的左侧,就能轻松读懂。这是因为他使用的是“镜像书写”的方式进行写作。达·芬奇惯用左手,他发现使用从右向左书写不仅能够写得顺畅,墨水不易弄脏页面,还可以防止别人读懂自己的研究。这种加密方式既简单又实用。传说,达·芬奇还可以一手书写,一手绘画。不过,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可能也会倾向于相信,这些对于他这位天才来说应该不算困难。
通过翻阅达·芬奇手稿,我们可以发现,他相较于文字更偏爱图画。他认知世界的方式是通过观察、解剖等方式,而非读取文字经验。这也让他的头脑没有束缚,更加自由地投入对自然、人体、天文、光影、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就了众多经典。他的发现和设计,有许多都远远超前,他绘制解剖图的精细程度极高,工程机械创意十足……令人惊叹他的脑袋中曾经藏有多少珍宝。
今日的人们研究和欣赏达·芬奇的手稿,是领略美的旅程,是发现智慧宝藏的旅程,也是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