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发展的秘密
#阅读记录#狮城今日应该会读完。读着读着还觉得蛮开心的,作者以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式开头,一天之内行走53公里,徒步穿越新加坡,正是因为作者特立独行,所以这本书显得特别有趣。 首先的是话题感。猜测作者应该是类似记者的职业,后来一查果然是的,BBC的记者,全书不长,章节内容也很简短,但是话题感很强,产业、就业、医疗、宗族冲突、教育、气候生态都是热门话题,大家都可以接入,但其实并不好写。 其次,就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大概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的关注点从这本书的内容,转到写这本书的作者身上,我觉得他写的非常有趣,很值得去想想。每一章几乎就是他的徒步行走路线,模式是实景+话题(引申)+访谈,感觉类似采访记录,但是他的观点非常有开放性,比如新加坡的局限性这个话题,选择了一个民间集会创始人,感觉对方的观点,作者可能是完全反对的,但是他能够很巧妙的记录下来,而且让人读到的时候,明确的感受到有“本书作者”和“本书作者记录的其他人”,两种观点存在冲突,启发思考。 接上,其实访谈记录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观点要具有开放性,还要有深度,就像许知远揶揄金星:即使鲁迅来了你的节目,你也就是问,家里几口人?家里房子多大?每个月工作多少啊?…作者选择的对象本身就很多样,思想者、社会学家、各种集会社团创始人,各种言论都要,但是充满趣味,是在一定深度上构建的趣味,我没觉得这是大部分人所缺乏的。 另外,是这本书的政治视角。如果把自己思考的微观问题,转化成国家层面的政治视角,是一个人思维高度的提现,从历史、政治、宏观上来看新加坡,应该是这本书的主线,通过这条线,就涵盖以上总总话题。如果让一个人的思维具备这样的宏观视角?需要锻炼。 最后,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第八期读书会,自己分享的时候很多书友跟自己提问,其实,作答的时间比分享的时间还长,而且一直觉得作答很重要,每个人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得到启发,比如读过哪些日本文学?书单是什么样?如何做学习计划?这些问题,其实现场的书友确实挺好奇。 就像我第一次遇见邝老师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好奇,第一次见一年能读300多本书的人,发现真正的“读书人”是什么样的,还是有所区别,通过交流如何共度,了解到很多邝老师特有的气质,启发自己读书。这就是很正向的,要改正把自己的想法去灌输给别人,而是要把自己觉得有价值想法拿出来,去启发别人,激发新的东西,至于别人按不按自己的意思来做,没必要强求,任何人如果有心就会做到。 当然,这本书还有新加坡的高薪养廉、精英主义、房地产政策等等,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