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格局还算可以,就是车轱辘话有点多
两位军队系统的军事理论家写的军事战略著作,其中一位乔良很是出名。和企业很类似,往往一线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和总部搞战略研究布局的是两拨人,中后台的战略人员能够脱离每天的日常运营和短期指标,独立清醒全面预判战略形势,可也因未充分浸淫过一线业务的历练而容易遭到诟病。
军事战略理论家的作品,扑面而来的钢铁直男风,什么艺术表达、措辞选择、布局结构统统放一边,就是用简单有力的大白话切入主题,直达问题关键,且翻来覆去地说。去掉重复部分,凝练核心内容,更适合做个战略新思维的专题报告会,而非是一本书。
当美国人陶醉在上世纪海湾战争的碾压行技术优势,之后便笃信军事技术至上的信条,中国的军事战略家直接提出了战争超越军事维度,广义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承载战争的目的或被当作战争的手段。成书后不久的911恐怖袭击,就说明了不一定要飞机坦克大炮导弹,普通的民航客机同样可以作为战争武器(虽然是最卑劣的恐怖战争)。书中反复提到索罗斯1997年狙击泰铢及港元,引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就其对主权国家的财富侵蚀,社会影响,完全不亚于一场地区战争的严重程度。由于成书于1990年代,所以提及的信息战还停留在对电脑的黑客攻击。20多年后的今天,信息化的急剧提升更印证了超限战理论。硬件来说,可以从手机本身或传输过程中直接截取数据甚至启动跟踪与监听监视功能;软件来说,通过大数据结合APP的手段,完全可以差别化影响渗透不同个体或群体,通过潜移默化的安排来影响被渗透对象的认知甚至是认知基础,如facebook影响总统选举。我想随着本世纪即将全面普及的货币虚拟化,可以说是金融战与信息战的又一大交汇点。
全书是有许多眼前一亮的创新战略思维,别再把战争等同于军队和武器,不过仍未摆脱“战争本质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效率、科研能力及背后的教育体制等等。作为纯理论著作,作为一个非军事系统的我看来,是很有启发和前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