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没有重量的人》的一些印象
瓦莱里娅·路易塞利一定读过福克纳《我弥留之际》。苏童在谈到《我弥留之际》时曾经提到过“福克纳视角”,即“多点视角——时间是打乱的,跳转的,自由的。”从某方面来说,《没有重量的人》在致敬福克纳视角。欧美文学总是薪火相传。 这本小说有三层叙事(三个时空中三重故事相互交织),分成小段叙事。其实这个技巧倒不特殊,只是长篇小说是否能这样写,我总是怀疑的。博尔赫斯擅长写一些精妙绝伦的小短文,其实把博尔赫斯那些短文集的每一篇小说连在一起,其实也不失为一本长篇小说,不过这样做的代价是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我不知道这个本小说最大的特色会不会变成小说最大的败笔。因为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已经渐渐固态,或者说我们越来越读不了实验性的小说。虽然我们习惯了短文本的阅读,我比较怀疑的是,读者有没有把分散出去的信息聚合在一起的能力。可能是我的偏见,我始终觉得当代人写小说最要紧的是娱乐,娱乐并不轻薄,应该用司空见惯的手法写司空见惯的事。《没有重量的人》看得出路易塞利很有野心,她在和大众保持距离,这对于作家而言,并非是坏事。
如果有兴趣的人,其实还可以读读《假证件》。这是目前为止,我觉得路易塞利写得比较好的一本书,问题也有,过于致敬博尔赫斯那种思辩式写作。《没有重量的人》其实也“思辩式”的风格,这么书写的条件是你能做到非常提神,能捕捉必然的东西,否则就显得轻薄。传统小说可以有闲笔,博尔赫斯式不大适合。 这本小说最令我注意的一个点是其中“作家”的自我感受,那些微妙的情绪。我并不把那些微妙的情绪等于作家的感受,而是试图关注这些思考。作家从中对文学与生活的思考,作家说,“我试图在不同的层面探讨有关鬼魂的主题。这个想法最初的萌芽,是因为我想要写现代主义诗人希尔韦托·欧文的故事,也就是书中的男性叙述者。他之所以是一个鬼影,是由于他属于在文学上和社会上没有明确标签的分类。他是一个墨西哥诗人,生活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纽约,但他总是在边缘,真正地不为人所知。因为他很早就去了美国,所以在墨西哥他也差不多是一个暗淡的幽灵形象。于是我很有兴趣谈谈不完全归属既定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人,这一群特殊的拉丁美洲知识分子、这些墨西哥作家。”也许在阅读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理清楚一些事吧。 以上是我对《没有重量的人》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