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散了他的笔
一直以来,“小镇”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场域。它的地理范围不大不小,容纳的人口(镇上居民)不多不少又各式各样,有足够的不同品性的人物(角色),就能产生一个个足够丰富的故事。总之,“小镇”是一切文人笔下发生故事的最佳场域。
塞萨尔·艾拉偏偏不局限在“小镇”上。《女裁缝与风》虽然发生在小镇上,却又远离小镇,它辐射了好几个场景,塞萨尔·艾拉也没有在认真地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因为故事中的主角之一是一种天气现象,他要把读者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天气现象爱上人的这件事上。不过他的叙事风格十分碎片化和跳跃,整个故事像被他笔下的狂风吹得散落在各处,需要读者一片一片重拾,拼凑。或许这就是阅读塞萨尔·艾拉作品的乐趣所在。这种“东拼西凑”的忙乱让读者也参与在作品里面,塞萨尔·艾拉也会在其中反复提到自己的存在,还有他构思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与变化,仿佛读者也是故事中的一员。
虽然是虚构且看上去像漫无目的的碎碎念,但塞萨尔·艾拉并没有真的胡言乱语。《女裁缝与风》有其故事逻辑。小镇的人文氛围,从作者父母开始算起,喜欢用工作作为衡量他人的通用标尺,也喜欢对左邻右里,亲朋熟友评头论足。女裁缝特里娅·希弗尼也是其中一员。她做衣服品质很好且细致,这本该形成一种“永远在缝纫机前忙碌”的印象,而事实却是她总站在门前闲聊。这种强烈的差异感致使她成为小镇的话题之一。大家不断猜测她的劳动所得,来源于何处。这其实也在文末有了回应——恶魔骂女裁缝是“臭biao子”。故事起源于她,她不见了独生子。她与她歇斯底里的疯狂再次成为小镇的焦点与话题。“不见了独生子”这件事逐渐明晰了她的婚姻,她的生活,不能说糟糕透顶,至少自欺欺人。
被天气现象爱上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要注意,风不只有一“位”,狂风先生才是爱上女裁缝的那“位”。他似乎能给女裁缝一切,但也轻易毁掉女裁缝珍惜的一切,即使最后他十分努力与恶魔抗争,竭力维护他的爱情,但,一切总是那么不合时宜。关于爱情,是否也应了那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不管是《女裁缝与风》还是《晚餐》,塞萨尔·艾拉都在表现已婚已育妇女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它总是影响着女人们的生活与社交……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又何必去揣测与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