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叔试读】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14篇科幻作品,那就是“新”

《三体》的出现,让国人惊呼“国产科幻未亡”,刘慈欣也被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三体》的影响力是空前的,而《流浪地球》影视化之后,更是让国产科幻拥有了与美国科幻一决高下的期待与勇气。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三体》诞生的温床,名叫《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的杂志,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作为中国科幻的中坚力量,2019年恰逢《科幻世界》创刊40周年,他们遴选了14篇曾经刊登的短篇作品集于一册,取名《科幻世界精选集2019》,庆祝过去成绩的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科幻进入全新的征程。

主编姚海军,将这一系列的书籍称为中国科幻基石丛书。正如他所说,建造一座科幻大厦,所需要的石料是各种各样的,最终建出来的大厦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但满怀期待。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14篇科幻作品,那就是“新”。其中既有老作家“抽新枝”,也有新作者的“处女作”。
在《故乡明》中,40年后的地球,会被大量的伽马射线暴照亮,湮灭文明的踪迹,人类彻底放弃了求生计划,开始月球抛光计划,旨在为新文明制造一面镜子,激发“自我”认知,推动新文明发展。
《当爱情成为瘟疫》,顾名思义,这是个没有或不敢有爱情的世界,人们用沉默、面具、黑暗杜绝爱情,用了解、厌倦、嫉妒破除爱情。对爱情的始终进行了探索。
《囚笼》对人物的刻画还是比较成功的,将野外生存真人秀与未知生物结合,微生物感染控制大脑,让人沦为它的囚徒。这个设定也是比较惊艳的。
这些作品都拥有大胆的想象力,预见未来可能遇到的灾难变化或科技发展,对建造“科幻大厦”有指引性作用。正如宝树在《我们的科幻世界》里所说:作为科幻作者,我们所拥有的,正是简单版本的“梦之箱”,我们写的不是虚构故事,而是这个世界所蕴含的深层可能。

但对比经典科幻作品,这些作品也有不一而足的缺陷。阿瑟·克拉克曾说,科幻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但通常你不会希望它发生。我们不能仅仅盯着未来世界的灾难,重要的还是人。
没有鲜明人设的科幻小说,如同烂尾楼一般没有人气。哪怕WALL-E和Eve也有很强的拟人情感与人格魅力,相信《三体》如果少了“我”的性格刻画,“黑暗森林法则”也不过会是昙花一现的构想罢了。好的科幻小说,不仅要科幻,还要有人文气息,而对人文气息的刻画,则需要说得过去的文学语言。
“新”科幻是一种潜力,但如何让无数的潜力演变为实力,还是要思考中国的“科幻大厦”到底要长成什么模样。万丈高楼,起于基石,但最终高度还需要基石的材料来决定。
作为《三体》诞生的温床,相信《科幻世界》在40岁之后,可以用全新的面目去迎接挑战,开启中国科幻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