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挖鼻屎,怎么说都不管用,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总是挖鼻屎。吃饭的时候挖鼻屎,看动画片也要挖鼻屎。还有一次,我看到孩子挖了一块鼻屎出来,放在手里搓来搓去,竟然塞到嘴里去了。看到这一幕,我真的要气炸了。
忍不住大吼:鼻屎能吃吗?你是不是傻啊!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哄了大半天。我花了半个小时给孩子科普挖鼻屎的坏处,告诉她为什么不能吃鼻屎。孩子挂满泪珠,瞪着无辜的大眼睛,保证下次不挖鼻屎吃了。顿时我又觉得好心疼,十分后悔对孩子发那么大的火。
可是没过几天,我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她又挖起了鼻屎,还翘着二郎腿,显得非常惬意。我又忍不住,暴跳如雷,脱口而出“你再挖鼻屎我就不给你买溜冰鞋了!”孩子又是一顿狂哭。
自己把孩子惹哭了,只能自己哄。本来讲完故事,孩子就能睡觉了。结果因为挖鼻屎这件事,我发火——孩子哭——我哄孩子,折腾了1个多小时,孩子累了,抱着自己的袋鼠睡着了。嘴里还在喃喃自语:妈妈,不要把我的溜冰鞋推掉。
说教没有用,威胁也不行,看来想让孩子戒掉挖鼻屎的坏习惯,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无意间在凯叔上听到了《公主怎么挖鼻屎》这本书,光听书名觉得十分有趣,于是就给孩子买了这本绘本。
整本书以蓝色为底色,温暖而舒服。封面的公主也是萌萌哒,十分可爱。
故事开头,老婆婆和动物宝宝们在晒太阳。接着老婆婆向小动物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于是,围绕这个问题,动物宝宝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些小动物们充满了童趣,各个都是呆萌的小可爱,十分符合孩子们的审美。她们的回答更是把女儿逗得捧腹大笑,因为每一个答案女儿都做过。
小兔子把鼻屎挖出来,交给妈妈;小猪把鼻屎挖出来,一口吞掉;小袋鼠把鼻屎挖出来,黏到墙上;小猫把鼻屎挖出来,偷偷地埋起来;小猴子把鼻屎挖出来,弹到很远的地方;小蛇把鼻屎挖出来,悄悄地丢进杯子里。
动物宝宝们的做法很是有趣,而这每一种做法都受到了大家的否定,并且给出了理由。这些处理鼻屎的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孩子们对鼻屎的所有做法。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也对自己挖鼻屎吃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
讨论了好久,大家也不知道公主到底是怎么挖鼻屎的。这时候,睿智的老婆婆出场了,她决定带着大家一起去皇宫里一探究竟。动物宝宝们看到公主没用用手挖鼻屎,而是拿出一块纸巾,轻轻地将鼻涕擦掉,然后扔到垃圾桶里。
到这里,动物宝宝们找到了答案,故事也结束了。
读完故事,不禁感叹老婆婆真是深谙儿童心理的教育家。面对孩子挖鼻屎的问题,一不说教,二不威胁,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讨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自己否定错误的做法,然后利用榜样的力量,告诉孩子们对待鼻屎的正确做法。
老婆婆的做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配合我们。
一 和孩子一起讨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越不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越要做。比如不让孩子看电视,她看得越起劲;越不让孩子吃巧克力,她越要偷吃。
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孩子身上,大人也是一样。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禁果效应”,也被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种心理的背后是好奇心在作怪。人人都有好奇心,小朋友的好奇心更强。孩子在成长中懂得越多,想要了解的问题也就越多。父母一味地说教,甚至打骂威胁,反而更加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正是明白这一点,老婆婆没有回避挖鼻屎,而是带着大家一起讨论,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这让孩子明白,好奇心不是一件坏事。
二 借助榜样的力量
小朋友在学习中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模仿,可以说幼儿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很大程度都来自于模仿,而榜样更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女孩子都穿爱莎公主的同款裙子,男孩也喜欢小猪乔治的恐龙。
每个女孩都有公主梦,公主是懂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连挖鼻屎都是优雅的。为了当好公主,女孩子们都不敢挖鼻屎吃了。而男孩子们,为了让公主喜欢,也拿起了纸巾轻轻把鼻涕擦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肯定都在努力改掉坏习惯,像公主一样优雅地挖鼻屎。
教育孩子真的要懂点心理学,走进孩子的内心。像这个可爱的老婆婆学习,做一个睿智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