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一起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每个所谓的结婚适龄青年来说,一本打开思路的读物,在书末渐入佳境。前面的数据难以捕捉“单身”作为一种临时状态,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瞬息万变的复杂性,但是,所有数据汇总的结论是值得一读的,至少对于我目前来说,不结婚可以作为选项之一纳入思考范围,也就是,是不是打算拥抱所有的状态都是暂时的基本事实。
有几个观点也是值得再摆出来的:
波伏娃:爱情是更高以层次的友情,爱人间的彼此支持,同时发掘自身的潜力,达到更好的自己,充实自己,爱是探索彼此的欲望。(绝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
龙荻:很多人被客观环境塑造规训之后,就有了一个执念,婚姻幸福是人生幸福和意义必要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这是个bonus,有完全属于自己坚实完整的自我认同和满足的来源和基础,在遇到一个人锦上添花地分享一下,共同成长才更有可能,才能谈谈没有得失心的恋爱,关系永远不是找rebound找依靠或不满足的解药。(来自weibo)
婚姻是一种短期利益的诱惑,是成人之后面临的最重要的来自社会舆论压力需要做出的选择之一。当不结婚成为可以主动选择的方案,事实是,不打算通过任何形式任何堂皇的捷径,让自己没有后路的追寻自我的价值与实现,当然这个有点说大了,在书的作者看来,这种思考是“后物质主义”的产物,人一旦置身于“后物质主义”的文化中,接纳并抱持这种观点,是一种自然的态度。需要补充的是,在个人对自己开始反思的时候,我觉得不存在毫无疑问和绝对的笃定,但是作者在书里总结出来的单身的自洽状态,是个人争取来的、对追求的价值观的捍卫。
在这里我还要简短的加入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得出的观点,“一眼望到尽头的爱,不过就是普通人的爱,充满世俗的比划,满脑子的如何既出效果又充分留有余地”,这是当我寄生于一段关系,将个人的愿望置于他人身上,所体获得的根本和爱无关的经验。我觉得,当一个人说,分手的理由是,不爱了,原因大多在此。
最后,书末写出了已经秉持单身的生活理念,并且如此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群,在步入老年生活所要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婚姻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重新回到人决定要怎么活的问题。赞同作者对于工作对个人实现的不可撼动的意义,这个和选择单身是息息相关的。朋友,一生一起走。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宝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