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102概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583-1592
在本期六哥给读者的信中,六哥对本文的作者简直赞不绝口,“这个装修公司的包工头,就是喜欢这类打通时空的历史写作”。并且,还定下了“二十年之约”,估计后面还会有系列文章不断刊出。
可能调子定的有点高吧,在豆瓣上面的一些评论,以及就我看这篇文章的感受,可能还达不到“打通时空”这样的高度。
作者写故事的水平的确还是很高的,各种起承转折,东西之间的衔接也都十分流畅。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能就是因为相较于纪传体来说,编年体的历史总是会缺乏一些整体感。此外,作者的野心又比较大,涉及的方面太广了,使得主体难以得到突出。
看到这个年份,自然想到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本文虽说跨越10个年度,但是章节里面具体描写的却只有7个年份。其中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那年,恰好在最中间,而且在全文中的篇幅也是最大的。
所以,算得上是作者对黄仁宇老师的致敬吗?
还有一开头的两个小问题,顺便提一下:
第一段,“但事实上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地球在二十六秒以前就完成了饶太阳公转一圈的任务”。实际上,平年每年365天,地球公转一圈是365.2564天,所以应该是平年的时候,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地球还差5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公转一圈。所以才会有闰年将积累的差距弥补上。作者的理论可能也没有问题,但是为了文学性,使用了零点钟声这一表述,就不太严谨了。
第二页里提到“‘英国日历’四年之一闰,三十三年一个周期”,但是并没有讲明白是怎么个三十三年一个周期的。是每三十三年8个闰年吗?
错误、 边缘、野马
这是去年9月份,老六和冷冰川老师在南通举行的谈话的文字版。照道理这一类文章一般会出现在00系列的读库中。但是显然当时六哥就已经留了一手
很文艺的标题,来源于文章中冷老师的一句话“在错误里放野马,我喜欢在错误里瞎跑,跑得远远的。反正也没有人敢给我律令,也不需要听别人的命令。错误、边缘、野马,也许更接近创作真相。”
对于艺术,不是很有研究的话,可能上面的话还是很难理解,或者说不太会引起共鸣。包括文章中,冷老师对于自己作品的一些解读,比如说,他的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女性、阅读、自然”,“很老的椅子暗示死亡和衰老”。“我最重要的思想是隐藏的思想,最深刻的肉欲是隐藏最深的肉欲”。如果不是能够沉下心来,多欣赏一下这些画作的话,还是很难有深刻的体会。
虽然大部分不太懂,但是艺术就是需要这么不断熏陶才行的。好在,有一幅画我觉的自己时看明白了,可是我不敢说啊,说出来文章就发布出来了。

少年西湖记
看完文章,只有一个心愿:能够有机会住到杭州(此事正在酝酿之中,嘿嘿),一年四季,观赏西湖的美丽。
拍出美丽的照片,配上美丽的文字,夫复何求啊?
如果光喊出:西湖太美了!显得比较肤浅,没什么文化,其实,我也能够张嘴说出一些描写西湖美丽风景的名句呢:
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了季的清香
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
那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了山岗
京剧院里的修图师
如果不是出自内心的热爱,在体制内,端着铁饭碗的话,很难会有动力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文中虞老师的一句话说的我拔凉拔凉的“京剧是特别脆弱的艺术,很容易死去”。如果不是还有人能够一直坚守的话,可能到了我能够有时间去平心静气地欣赏这些艺术的时候,可能真的就只能看录像了。
樋口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
本文是日本明治时期女作家樋口一叶的一个小传。
作家的一生非常短暂,仅仅24岁,就因为结核病而离开人世。樋口的一生似乎并没有什么顺利的地方,尤其是贫困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多数时候还要靠着找朋友借钱来维持生活。如果不是因为热衷于写作的话,可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生前常常因为缺钱而发愁,身后却能将头像印在5000日元的钞票上,再也不用为钱而担忧。作家应该能够感到欣慰吧。
太空中的“漂流瓶”
短短十几页的文章介绍了目前已经发射的,探索太阳系之外星空的五个探测器的情况。分别是:
1972年3月2日发射的“先驱者10号”(Pioneer10)
1973年4月6日发射的“先驱者11号”(Pioneer11)
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旅行者2号”(Voyager2)
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Voyager1)
2006年1月19日发射的“新世界号”(New Horizon)
限于文章的篇幅,并没有在文中太多介绍这些探测器所带来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于为何5个中的4个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 反而是技术不断进步的过去15年中,连一个这样的探测器都没有发射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做出解释。
至暗时刻
作者用来标题的这四个字来描述《斩经堂》、《铁冠图》等几出戏曲中所谓“最壮烈”的诀别场面。
如果让我按照现在的道德标准来描述的话,只能是下面这句著名的句子:
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