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件与舆论完全挂钩的案子
网络舆论这件事儿可能大家都已经聊到不想聊了,但它仍然对热会公共事件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寂静证词 无声》是由几件由网络舆论引起的案件串联起来,并且在破案过程中舆论也成为影响案件走向的重要因素。
并且设计了两个很有趣的侦探身份,一个警察以及一个和警察有世仇的小报记者。一个在舆论中心也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新年,另一个则对引导网络舆论游刃有余,他们视舆论既如仇敌又如伙伴,但这不禁让故事之外的读者心惊于现实中舆论的操控者。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舆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在潜意识中往往还是会把自己刨除在参与舆论的那个群体之外,自己成为每一个被讨论的群体之外的第三人,包括我们在谈论舆论本身时一样。
在看这个故事的同时,周围大家也都在热议成都学生坠楼案件,多方声音的质疑和推论与书中的故事有太多相似呼应。直至传统媒体人民日报的发声,这种权威的理性的中肯的观点建议,才让人在真假难分的繁杂信息中得到一份踏实。
但书中更多着眼于案件调查一方对舆论的无奈,舆论对司法产生的压力、舆论被操控被影响的可能性、更加强调网络舆论带来的负向影响,甚至于有些把“网友”、“网络舆论”刻画得有些偏向妖魔化(虽说这也确实是一些时候的事实吧)。并在结尾处借阎非之口表达期望,希望这是最后一件与舆论完全挂钩的案子。
但期望毕竟也只是期望,人们无法再回到那个没有互联网不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时代,网络舆论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也绝不可能因为一句期望就从此销声匿迹。这些空口谈论的道德约束只能被用于评论除自己以外的他人,而非让人真正反省自己。
近几年有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在谈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谣言以及偏激言论的影响,有的像《搜索》一样以悲伤的结束引人思考,有的像《3年A班》一样声嘶力竭来唤醒观众,《寂静证词》的案件更复杂更沉痛,以牙还牙的收尾同样让人警醒。
或许一本书几个故事改变不了网络舆论的大浪潮,也无法讨论出这个问题的解法,但这种抓取生活反思生活的责任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大家都能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这些声音,相信也终将有一天意识到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应当如何去理性了解、思考、再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