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内容,艰涩的表述

理性取向就是随时准备承认我可能是错的,你可能是对的,凭借这种共同努力的态度,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卡尔·波普尔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全理性,只能够尽量做到理性,不是想理性就能理性的,如果不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加以了解,我们是很难发现自己的记忆、视觉、思维等等是多么的不可靠的,然而,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能够避免这些“错误”,只能在待人处事、思考问题时时刻注意这些。难怪,本书会作为美国部分大学的教材。
米兰·昆德拉在《无知》中这样写到,“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它们就是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记忆”换做“理性”,这段话将是对本书的最好注解。
可惜的是,本书对于这些思维黑洞的表述却是相当的艰涩,并不是说用了什么高深的词汇,而是感觉明明是在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问题,但是读来却很晦涩。一本讲思维的书,自身给人感觉就混乱不清,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至于到底是原著如此还是译者的原因,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把麻省理工学院翻译成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如果这种译法还算比较常见,那么把卓别林翻译成查普林,福尔摩斯翻译成霍姆斯,这就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了,不过,译者的简介让我对本书的翻译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奢望”的,我希望本书只是受译者的中文表达能力所限,而不是错误的翻译所致。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全理性,只能够尽量做到理性,不是想理性就能理性的,如果不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加以了解,我们是很难发现自己的记忆、视觉、思维等等是多么的不可靠的,然而,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能够避免这些“错误”,只能在待人处事、思考问题时时刻注意这些。难怪,本书会作为美国部分大学的教材。
米兰·昆德拉在《无知》中这样写到,“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它们就是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记忆”换做“理性”,这段话将是对本书的最好注解。
可惜的是,本书对于这些思维黑洞的表述却是相当的艰涩,并不是说用了什么高深的词汇,而是感觉明明是在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问题,但是读来却很晦涩。一本讲思维的书,自身给人感觉就混乱不清,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至于到底是原著如此还是译者的原因,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把麻省理工学院翻译成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如果这种译法还算比较常见,那么把卓别林翻译成查普林,福尔摩斯翻译成霍姆斯,这就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了,不过,译者的简介让我对本书的翻译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奢望”的,我希望本书只是受译者的中文表达能力所限,而不是错误的翻译所致。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