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还是魔鬼?拿破仑的失败与伟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拿破仑这个名字注定要在欧洲历史上永远流传下去。即便不了解法国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这位野心家的名字。
世人对于拿破仑的最普遍认知应该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矮个子将军,身材矮小常常是人们嘲讽拿破仑的有力武器(即便拿破仑对此并不在意);其二则是那场见证拿破仑失败的滑铁卢战役。
但事实上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认识拿破仑未免太过浅薄,这个来自科西嘉岛的乡村小贵族,在22岁时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尉官,但34岁就已经成了声名赫赫的法兰西皇帝。在经历的大大小小五十余场战役中,拿破仑成了欧洲众多国家的阴影。
那到底这位险些建立欧洲共和国的皇帝,是英雄还是魔鬼?他传奇的一生到底该如何来定义?
01.厚积薄发
没有详细了解过拿破仑生平的人,往往会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拿破仑称帝以及他最终登高跌重的那段历史上。
然而《拿破仑传》的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却试图从这位传奇皇帝的人生起点来回溯他的一生,这样或许会有“后见之明”的嫌疑,但了解拿破仑成名之前的人生经历,确实能让我们离真实的拿破仑更近一些。
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上,原属意大利,后被法国占领。这段历史让早期的拿破仑对法国人抱有仇视。他属于科西嘉岛上的一个乡村小贵族,拿破仑是家中次子,另外还有七个兄弟姐妹。
落魄的家境让拿破仑从小就习惯独来独往,在布里埃纳军校,拿破仑饱受歧视,但他一心都扑在了学习上。
拿破仑擅长数学、历史和国别地理。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三门课对于实现拿破仑的野心都至关重要,或许正是年轻时候的厚积,才能让拿破仑迎来日后的薄发。这也再度证明了,没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那些成功的人早在成功来临前就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02.步履不停
土伦战役是拿破仑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正是这场战役让波拿巴这个名字在巴黎家喻户晓。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拿破仑的政治生涯缓缓拉开帷幕,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拿破仑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他统一欧洲的想法也开始初露端倪。
拿破仑一边巩固法国在意大利的权力,一边增强自己在巴黎的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拿破仑对于“高处不胜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布里埃纳军校的日子早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那段生活似乎给拿破仑的一生都留下了寂寞的底色,此后即便拿破仑被万人簇拥,但本质上他始终是孤独的。
拿破仑对此并不在意,他眼底的景色越来越宽广,他疯狂地抓住每一次机会来实现自己统一欧洲的梦想。
书里面写,拿破仑的座右铭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的人,往往走不远。
拿破仑擅长的是精准地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面临大局依旧应付自如,埃米尔·路德维希将拿破仑的这些能力称之为天才。
1799年11月9日发生的雾月十八日政变让拿破仑成了法兰西的第一执政,共和国的五位首脑被他夺去了权柄;
1804年,处决甘当公爵之后,拿破仑正式加冕称帝,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独裁者,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这一年拿破仑仅仅34岁。
成为法兰西皇帝并没有让拿破仑停下脚步,正如他自己所说,“像我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是一刻都不能停步的。我必须永不停息地攀登,一旦停止,那就意味着毁灭。”
拿破仑步履不停地奔向了更大的荣耀,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03.支离破碎
埃米尔·路德维希笔下的《拿破仑传》并没有将目光全部放在拿破仑的军事事业上面,书里面还对拿破仑的家庭和婚姻有详细的描写。
和事业上的成功不同,拿破仑在家庭和婚姻方面几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的家庭支离破碎,他的婚姻同样支离破碎。
拿破仑有七个兄弟姐妹,在他称帝之后,手足七人几乎全都获封,这是拿破仑做过的最昏聩的决定之一。
在政治生涯中,拿破仑一直秉持着举贤任能的原则,这也是他屡获成功的原因之一。然而家庭和亲情却蒙蔽了他的双眼,即便他知道手足当中几乎没有堪当大任者,可拿破仑依旧为他们封官进爵。
可笑的是,那些得到好处的拿破仑手足们,后来却成了反拿破仑的急先锋,拿破仑自食恶果,然而却没能吃一堑长一智,直到生命的最后,拿破仑依旧对他的手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和家庭的失败一样,拿破仑的婚姻也让他颜面尽失。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约瑟芬,是一位出身贵族的寡妇。拿破仑在执政之前就和约瑟芬成婚,并且深爱着约瑟芬。
拿破仑在行军路上也不忘给约瑟芬写各种情意绵绵的书信,然而约瑟芬对此却很少回应,甚至公然和其他男子过从亲密。
拿破仑因此怒不可遏,但最终还是忍受了这一切,甚至在称帝之后还封约瑟芬为皇后,而后者则一直在挥霍着拿破仑的宠爱和耐心,直到被抛弃。
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是奥地利公主露易丝,这桩婚姻的政治意义非常明显,但表面上拿破仑依旧对露易丝非常宠爱。而露易丝表现出了和约瑟芬一样的恃宠而骄。
在迎娶露易丝之前,拿破仑曾有过两个孩子,但都名不正言不顺,直到皇后露易丝为他生下正统儿子,44岁的拿破仑终于有儿子了。
然而拿破仑几乎没有享受过父子亲情,在他兵败如山倒,流放圣赫勒拿岛之后,露易丝果断带着儿子回国,从未去探望过拿破仑。
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拿破仑不仅要承受事业上的失败,同时还要承受家庭和婚姻层面的失败,他的人生彻底坍塌了。
要另外拿出来说的是拿破仑的母亲莱蒂齐娅,莱蒂齐娅大概是唯一真正关心拿破仑的人。无论拿破仑身居高位或者登高跌重,在莱蒂齐娅眼里,这个儿子从未变过。
当拿破仑称帝之后,莱蒂齐娅并没有像其他子女一样去蹭儿子的光环,她始终保持清醒,只是希望儿子的事业能长久下去。
而当拿破仑遭流放圣赫勒拿岛之后,也只有莱蒂齐娅真心想陪着儿子去流放,只是拿破仑出于对母亲身体的考虑拒绝了。
此后,莱蒂齐娅始终没有放弃为儿子奔走,她渴望还有母子再见的一天。然而这个梦想在拿破仑流放六年之后破灭了。
1821年,流放圣赫勒拿岛六年之后,拿破仑逝世,死因成谜。
04.一语成谶
埃米尔·路德维希在《拿破仑传》当中写到了一个细节。
年轻时,拿破仑在一次游戏里面说,“真正的伟人就像是流星,他们燃烧自己以照亮地球。”
当知晓拿破仑往后的人生际遇之后,我们不得不感叹一句,拿破仑这句无心的话却一语成谶,暗示了他的未来。
他的人生可不就像是一颗流星一样,短暂地划过,然后永久地消失吗?流星可以照亮地球,但对于人而言,只有太阳才永恒不灭。
或许在第一次被迫退位,流放厄尔巴岛之后,拿破仑就已经隐约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
因此在一年之后,重返巴黎时,拿破仑的野心已经不复当年,他不再妄想统一欧洲,而只想保有法国。
但拿破仑的这个梦想也在短短三个月内破灭,滑铁卢战役为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划上了句点,拿破仑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仓皇出逃时,拿破仑有多个选择,投奔英国寻求庇护,或者去美洲寻求远程掌握法国的机会。
拿破仑再次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选择了投奔英国。拿破仑以为这个宿敌会不计前嫌,为他提供庇护,然而结果却是最残忍的流放。
圣赫勒拿岛成了拿破仑最后的归宿,比厄尔巴岛环境更加恶劣,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度过了人生中最屈辱的最后六年。
05.英雄还是魔鬼
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从个人、家庭、政治等多个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拿破仑,成了我们了解拿破仑的有力资料。
但事实上,埃米尔·路德维希笔下的拿破仑似乎带有作者的滤镜,书里面埃米尔·路德维希甚至多次用“热爱和平”来形容拿破仑。
有谁会相信一个企图统一欧洲的人内心热爱和平呢?据统计,拿破仑的侵略战争最少导致250万人丧生,最多可达500万人。这是本书避而不谈的内容。
当然,书里面也写到了一些拿破仑的荒谬言论:
“只有强才是善的,弱意味着恶。”
“一个帝王如果被民众称为好人,他的统治就是失败的。”
那到底,我们该如何评判拿破仑呢?他是魔鬼?还是英雄? 有一首元曲里面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拿破仑是英雄还是魔鬼,或许只有身临其境,被无辜卷入战争的人们才拥有发言权。
但无论拿破仑是英雄还是魔鬼,他身上都一定有我们可以以史为鉴的东西。
正如《拿破仑传》封面上写得那样: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是步履不停的榜样,也是自食恶果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