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字数多了只能换书评…
把Bourdieu的“field”与Becker的“world”放在一起比较还挺有意思,二者也存在对话。Bourdieu在《艺术的法则》中(P176)指出文学和艺术界不可以简单简化为群体和互动关系,需要关注场内外的结构与斗争;Becker在访谈中提到“场”的概念隐含着一种零和游戏,“界”并不是排斥冲突(but我在书里似乎没有看到“界”内的冲突),且与“场”比较而言,“界”更具有经验基础。在我看来,“界”更侧重于艺术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换言之,艺术(品)如何分工与生产出来?;“场”更侧重于艺术生产中需要考虑的内外结构,换言之,艺术(文学)何以呈现当前的面貌?
最后,不管是《艺术界》还是《艺术社会学》,都将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家纳入艺术生产的范畴进行考虑,那么“界”的概念也应该可以进入国内民间艺术(偏民俗学方向)的分析中,不过目前好像还没看到这方面的尝试…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