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18世纪,华人以“苦力”的身份进入美国,参与加利福尼亚的金矿挖掘和太平洋铁路建设,1869年太平洋铁路的竣工使得大批华工不得不另谋出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加州议会通过《排华法案》,排华的浪潮逐渐扩大,国会终于1882年5月通过了《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十年,这一政策延续了六十一年之久。
作者用详实的史料,公正的视角,严密的逻辑,像我们展示了华人群体是如何被侮辱与被损害,以及内斗和互害的。
大部分华人加入堂口不是因为生来残忍暴力,而是生计所迫,被欺负被剥削得走投无路。而看似恐怖血腥的堂斗,其造成的凶杀和经济损失其实远不及其他黑帮,媒体夸张的渲染进一步妖魔化了华人的帮派斗争。
华人街是波兰斯基镜头下无法理解的人性的深渊,文明的白人是无法理解的。
亚裔女人都是妓女,他们都应该被驱逐。
华人是不讲理性的,华人是“猴子”。
这些偏见,一方面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华人堂斗是如何被妖魔化的,一方面也让华人内部更加“闭关锁国”,大部分华人一生都不会说英语。 也就出现了书中提到的很多啼笑皆非的唐人街社会状况,每次和美国主流社会接触,都是一派鸡同鸭讲。 比如下面这段—— 庭审以公鸡打鸣开场,整个过程近乎闹剧。谭作舟的律师称,不信教的作人不受经誓言的约束,坚持以中国的方式宣誓。 他建议在纸上写下“咒语”并烧捷它。然后制下一只鸡头。他还真的让一名法警拿来一只棕色大公鸡一把刃和一张黄色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老天,如果我说谎了,就让我横死街头",斩鸡头的主意是受洪门人会仪式的启发。法官驳回了这一动议,嘲讽地指出,如果自己允许这种事发生,他将犯下虐待动物罪。于是,证人被迫亲吻圣经,并发誓说实话。法官相信,即使不相信耶稣的华人证人也受这样的誓言约束。
总而言之,感谢作者,历史和文学结合得很好,最后的尾声交待了所有风云人物终须一个土馒头,颇有人文关怀。虽然堂斗的绝对主角是男人(当时华人的男女比例大概在五千比一),但作者的叙述还是让我记住了半黄半白血统的可怜的小阿绮,她是凶狠的“素鸭”一生的柔软和痛楚;我也记住了包金,那个被当做“财产”争夺而丧命,却被包装成艳情故事的女人,她的第二任丈夫阿来是真的爱她。